【幸福心理 會客室】從崇洋到拒被文化殖民

文/陳復 |2024.03.18
806觀看次
字級

文/陳復

白鎮福老師自己承認,在認識黃光國教授前,他是個崇洋媚外的人。童年時就喜歡吃麥當勞,衣服、鞋子要穿美國名牌,聽英文歌,看好萊塢電影,夢想是去迪士尼樂園玩。念國中時,其實還有基本文化教材要學習,但鎮福老師總覺得學文言文很落伍,更不要說大多數學校老師的教學只是應付學生考試,不重視文本中思想與價值的開展,很難讓人感受出「文化中國的思想與價值」,對我們身而為人的生命非常重要。

後來他在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攻讀碩士時,因參與和接待黃光國教授來北大犯研所演講,看見黃光國教授在台下對學生都展現出慈藹的一面,在台上則充滿對抗西方霸權和全球化殖民的勇氣,他拿華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文化系統來建構理論,勇敢的與國際上主流社會科學理論進行辯證和競爭,這種精神深深印在鎮福老師的心中,決定要跟黃光國教授認真學習。

白鎮福老師目前是澳洲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犯罪學與刑事司法學院的博士候選人,他已是長期關注華人本土犯罪學發展與藥癮者全人復元的學者。在全球化及理論帝國主義的挑戰下,華人犯罪學正經歷思維轉變與建構本土理論的迫切需求,為回應這一挑戰,該領域試圖透過批判西方犯罪學常以種族中心主義的觀點來建構知識,並納入華人文化的視角。然而,他注意到當代華人本土犯罪學發展二十幾年來,遇到了一系列發人深省的問題。

當代華人本土犯罪學的理論建構與發展,很大程度受到實證主義的限制。大部分的研究仍然處於希望藉由在本土社會中驗證西方犯罪學理論,和從事泛文化研究取向的比較犯罪學研究的階段。研究者期望在本土社會中的結果,能與在西方社會中的研究結果有所差異,進而從中發展出含攝本土文化的理論。然而,這樣的研究思路受到實證主義和泛文化研究取徑的宰制,使研究者不自覺地深陷文化自我殖民的困境。

為了突破發展華人本土犯罪學理論困境,白鎮福提出全人觀點下的文化系統研究取徑。該取徑將「全人」區分為「全人的結構─身體/生理、心理/理性、精神/靈性與社會/文化(簡稱「身心靈社」)」與「人的層次─個人、團體、人」兩部分。如此在研究中可以更入微地理解和詮釋人的行動意義與存在價值,進而呈現出犯罪學與相關學科的存在意義與責任。

在人性價值面臨危機與虛無主義盛行時,犯罪學者應當挺身而出,進行辯證、詮釋與莊嚴守護人性的價值,這不僅是對於學問價值的堅守,更是對每個人心靈主動性的尊重,讓人們能夠選擇並發展出更為飽滿且有意義的人生,這其實是在回應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本文作者為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