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行者心】法身慧命之家

文/呂慧齡 |2023.02.26
3550觀看次
字級
圖/蔡麗真

文/呂慧齡

從事醫療專業的我,鄭重地告訴身邊的親友:「進入道場禮佛、聽經聞法,是正信,不是迷信。」

佛陀的教理是對治分別,若我們的內心充滿慈悲、忍辱、平等、包容,願意發心奉獻、精進付出,起心動念都與佛法相應,見賢思齊諸佛菩薩轉念的般若智慧,就能從有我到無我,從我執到放下。當心中有了光明,就不會煩惱無明。

日常生活無一不是修行,法師教導「觀之以行,行之以觀」來隨時守護我們的身口意。也就是說,在行為之前,先觀照思惟怎麼做?行為之後,還要觀照反省做得是否正確?有了觀照,就會有好的觀念與想法。所以,觀照是行為的依靠,行為是觀照的實踐。

曾經疑惑,為什麼要共修?只要虔誠,難道不能獨自修行嗎?

歷經一段時日,體會到自修容易忽而勇猛,引來身心疲累;忽而怠逸,導致退失道心。又由於人的念頭飄浮閃動,容易散心妄念,往往「當局者迷」而不自知,倘若沒有正知正見,如同盲修瞎練,容易偏離正軌。

終於明白,世界各大宗教都採行集體祈禱、禮拜、讚頌,正是要透過眾人共修虔誠專注的力量,成為無形的共鳴。在相互輝映與激勵中,彼此照應,互相糾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使人逐步前進,得到心靈的成長與人格的昇華。

每當我進入清淨莊嚴的道場,都能感受到寧靜安詳的殊勝氛圍,讓人自然地攝受身心,沉澱紛馳的雜念。藉著悠揚的梵唄,歌頌讚歎三寶的功德,學習諸佛菩薩的慈悲方便,可以開拓心量,廣結善緣,發起宏大的菩提心;在恭聽法師的講經說法中,生活的波折障礙因而獲得疏導及化解,猶如在黑暗隧道的盡頭,看到了光明與希望。

在佛門,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從「過堂」中,我學習到佛門的威儀,修鍊自己的分別心。法師教導我們要「食存五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忖己德行,全缺應供。防心離過,不生瞋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在「過堂」時,大眾一律禁語,專心用餐,對食物不起瞋愛執著之心,觀照每個當下念頭的起伏,用感恩的心進食。

我以恭敬諸佛菩薩的心,加入「行堂」行列,為「過堂」的大眾服務。透過每次「行堂」鋪排碗筷、添飯、夾菜、舀湯的過程,讓自己滅除我慢,漸漸懂得心要專注,身要靈活,「活在當下」的本來狀態。從歡喜發心付出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價值。

因此,深切感受到,道場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之家,是心靈的加油站。我們應該經常親近佛法僧三寶的信仰領域,到道場與眾共修,靠信仰佛教的明燈來指引,經由不可思議的洗滌與淨化的力量,調和身心,讓自己修定安心而得自在解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