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 尋找桃花源

文╱歐銀釧 |2022.04.15
1329觀看次
字級
藝術家林燕在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擔任義工二十多年了。圖╱林 燕
〈螃蟹〉。圖╱林 燕
林燕在家中以自己創作的陶瓶作品來插花。圖╱林 燕
〈蓮蓬壺〉。圖╱林 燕

文╱歐銀釧

尋找桃花源,找到三十多年前夏日在台北市延壽街的時光。

新春到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參觀「幸福一直來──當代結婚意象特展」。繽紛的花朵迎面而來,我被一幅蠟染畫吸引,那是花蓮玉里蠟染藝術家張文暐的創作〈尋找桃花源〉。

張文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藝研究所畢,獲花蓮縣美術家薪傳獎、美術教育績優獲師鐸獎。長度近五公尺的〈尋找桃花源〉蠟染作品裡,蝴蝶一百零八隻,桃花等一千七百朵。

順著桃紅花朵往前走,眼前出現一張熟悉的面孔。「林燕」,我脫口而出。她眼中閃著熟悉的神采,微笑點頭,依舊是純樸的模樣。時光瞬間回到從前。

我曾在三十多年前專訪過藝術家林燕,沒想到在桃花源重逢,她笑著說:「看到你很開心。」

林燕畫畫,也做版畫、陶藝,曾獲第三屆國際版畫雙年展銅牌獎。

數十年前,我曾到她位於台北市延壽街的家採訪。彼時,她家種了很多植物,有非洲鳳仙花、翠竹盆栽、九重葛……她注視著我,讀唇語,慢慢的回答發問。有時候,她的母親也幫著說明。

林燕生於一九四六年,六歲被傳染腦膜炎,有一天,她問母親:「醫院今天怎麼沒播放音樂?」母親落下淚。六歲的她從死神手中救回來,卻失聰了。

媽媽全心教導,林燕努力學習,能讀能寫。十歲學畫,三十六歲習陶藝。後來還寫作,著有《聲音穿過她的手》。

林燕的母親林祝青是雲南將門之後,父親林濟洋生於浙江,是飛行員,一家人於一九四九年來台,先住在台北市信義路,後來遷到延壽街。

她曾向畫家馬白水習水彩,跟著張義雄學素描和油畫,也受到東方畫會的秦松、歐陽文苑、鍾俊雄的啟發,後來吳昊收她為弟子,十四歲的林燕展現天賦,充滿創造力。進而往版畫發展,二十歲即成為東方畫會最年輕的會員。

林燕於一九六六年舉辦首次個展,受到好評。之後陸續辦了五次,包括一九七九年的林燕版畫展,一九八七年辦兩次林燕陶藝展,一九八八年推出林燕版畫暨木刻展,一九九二年舉行林燕的「陶與畫」個展。每一次都受到注目。失聰的她把語言放在作品裡,人們與她的作品對話,聽到她令人感動的心曲。

林燕的作品以花卉、動植物和心中喜愛的事物為主。她捏塑螃蟹、青蛙、豬,栩栩如生,古拙而活潑。她創作陶板中的魚、陶盤上的蓮蓬,富含獨特拙趣。她說:「我作畫都是臨時想到就畫,陶藝則是因為有次和朋友去淡水河玩,看見招潮蟹、青蛙得來的靈感。」

數十年不見,我們說著彼此的生活,串起這段時間的記憶。

林燕說:「現在我是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的義工,也在滴水坊幫忙。」

「到佛光山當義工是偶然也是一種緣分。朋友開了一間小店賣陶藝和植物,我的陶藝作品就放在她店裡寄賣。二十多年前某日,我送新作品去,正巧佛光緣美術館的法師路過,推門進來參觀,她很喜歡我的陶藝作品,向我買了一部份,並邀我去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參觀。」

奇妙的緣分,林燕如約前去。「我很喜歡台北佛光緣美術館的環境,置身其中,心靈安祥平和。那天,剛好美術館進了一批貨,需要貼標籤,我就自動留下來幫忙。一幫就做到現在。時間轉瞬,已二十多年了。義工生活雖然很忙,但是精神上很豐足。」

是否還創作?林燕搖頭。她說:「二十年前母親重病。我放棄繪畫和藝術創作,專心照顧她。」

「家母逝世後,哀傷無法停止。某日一念興起,覺得人生苦短,與其爭名逐利,不如過自己想要的日子,於是,放下一切與繪畫有關的工作,開始新的生活。有段時間常和朋友出國旅遊,每次坐上飛機,我都覺得是人生的新旅程,各國不同的風土民情,增廣見聞。於是,有光來到心中,思索漸漸豁達,生活快樂許多。」

「因此,我處理掉我所有的作品,忘掉我曾是藝術家的身分,過普通人的退休生活。」

「我今年七十五歲了,體力仍然很好,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我向師父說,我會一直做佛光緣美術館的義工,做到做不動為止。」

林燕從延壽街搬到台北市光復北路,她把自己的房子布置得很優雅。她還是喜歡植物,窗台種了文殊蘭、蘭嶼羅漢松、大葉落地生根、仙客來、川七、魚尾山蘇花、長壽花……

三十多年前植物鼓勵了她,她曾心有所感的說:「小花能隨心所欲的開,為什麼我不能隨心所欲的畫。」現在她深深感受:「萬物皆有生命力。」照顧植物讓她日日歡喜,看著植物生長,花開花落,是她生活的節奏。「不過,我現在種的種類少了,因為沒有陽台,都種在窗台。」

她的作品都賣掉了,「只留下三,四件陶藝陪著我。」「我記得以往生活中很多美好的記憶。當然也有不好的,偶爾會想起,不過,很快就忘掉了。」

「我現在過得超級快樂,唯一的缺憾是十年前在家換燈泡時,從梯子上摔落,傷到腰椎和頸椎,造成坐骨神經痛。這十年來一直在復健治療。」

佛光緣美術館台北館主任妙仲法師告訴我,林燕雖然已七十五歲了,但是仍像小女孩一樣。她充滿熱忱,快樂地工作,有藝術家的美感和獨特的看法,體力很好,手很巧,是一位可愛的義工、藝術家。

重逢,我和林燕分享早年主婦聯盟「廚房寫作班」學員結業時送我的禮物〈螃蟹〉。林燕一眼認出是她的陶藝作品,她說:「你的花器可插些乾燥花,螃蟹可爬上去尋寶。偶爾幻想一下,可以給生活增添樂趣。」

數十年不見,她沒有太多歲月的痕跡,依舊充滿童心,時光似乎停在我們初見面的那天,她俏皮的解說自己的繪畫、陶藝和生活,還送我一個手掌大的作品──三隻小豬在一個洗衣盆裡。兩隻豬趴在盆邊,欣賞外面的世界,一隻緩緩的從洗衣板下走出來。何處來的靈感?她說:「逛街看到店家養了一頭粉紅色的迷你豬,回來就決定試做看看,你看,牠們好可愛。」。

林燕曾在〈缺陷的完美〉一文寫到:「我除了耳朵聽不見,和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不同的是,別人用耳朵接受知識,我用眼睛一樣可以接受知識。」

再相逢,林燕轉動烏溜溜的眼睛說:「人生過得好或不好,還是要看自己。我喜歡我的人生,現在我就是佛光緣美術館的義工,平安快樂過日子就是福氣。」

我想,林燕捏塑出新的自己,找到桃花源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