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事的森林裡

文/石德華  |2021.12.13
5111觀看次
字級
蒲添生用生命完成的林靖娟老師紀念雕像〈浴火鳳凰‧羽化成蝶〉。圖/蒲添生
蒲添生《運動》系列作品,捕捉人體力與美的瞬間,展現了動態的極致,整體律動線條宛如狂草書法的揚飛。圖/蒲添生

文/石德華



一場關於台灣前輩雕塑家蒲添生的演講後,觀眾對二位講者提問:「如果你父親的作品只能留一件,請問你們會選擇那一件?」

大兒子蒲浩明選的是《運動》系列,這系列作品動能流轉,捕捉人體力與美的瞬間,展現了動態的極致,集中放在一處時,整體律動線條宛如狂草書法的揚飛。

三兒子蒲浩志說:「我選林靖娟老師那一件,那作品以生命換生命。」



二○二一年秋天,國父紀念館「塑⒘溯──蒲添生一一○雕塑紀念展」中山畫廊展場,策展人蒲浩志親為導覽,說提問這段故事的時候,我們就站在林靖娟老師〈浴火鳳凰‧羽化成蝶〉雕塑作品的說明照片前。

林靖娟老師是第一位入祀忠烈祠的平民。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五桃園平鎮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林靖娟老師為了搶救學童葬身火海。

影片中,受訪者說:「當時有人在問『靖娟呢?靖娟呢?』就聽到有人說『她又進去了』。」林靖娟老師再入火場,從窗口送出六個小朋友,無情大火旋即捲噬,林靖娟老師身下覆護著四名幼童,一起與不及逃生者焚身車尾。

接下林靖娟老師紀念塑像任務的蒲添生說:「社會上就是缺少林靖娟老師這樣捨己為人的大愛精神。」

先作細心觀摩,再開始構思創作,在第三年,蒲添生身體不適發現罹癌,為了作品的完成需要體力,不惜和家人辯論拉鋸,拒絕積極性的治療,工作過程他常昏倒在升降梯上,輸血後一有體力,便繼續創作不休。

「眼見林靖娟老師作品一天天在完成,父親的生命一天天在消逝」,蒲浩志說父親曾上下比畫著胸口,親口對他說:

「我若從這裡開個刀,哪還能有體力完成作品?」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日,作品如期完成,十六日,由蒲浩志代表完成點交儀式,五月三十一日,蒲添生逝世於台大醫院。

中山畫廊展場的一隅,有一句醒目的書法,那是長子蒲浩民親書,雕塑大師蒲添生的藝術魂:

當我創作停止時,就是我生命的結束。



展場以南北室區隔,南室「溯」,除了台灣美術史的溯源、蒲氏家族三代創作的傳承,也展出蒲浩志近年來致力的盲人觸摸藝術,他說這只是拋磚引玉,但在我眼中,這已然就是推廣文化平權傳承大愛精神的實踐。蒲浩志說:「藝術家不只用藝術品,更要用自身去回饋社會。」

北室「塑」是視覺主體,完整呈現蒲添生一生的經典創作。

蒲添生雕塑作品中的一九四六年〈蔣主席戎裝銅像〉、一九四九年〈孫中山銅像〉、一九五四年〈鄭成功銅像〉,都曾被爭議討論,但是我一直無法不回到敏感複雜現實困境的思索,也不能確定妥協與執守之間的隱形界線,究竟該畫在哪?連結至一九八八年台南火車站前〈吳鳳騎馬〉塑像被抗議者合力拉垮那一幕,這一段長長時光痕跡中的蒙太奇剪接影像,我看到的是台灣近代歷史威權到民主的一步進程。

因為,我身在可以平順呼吸著自由,相對明亮的年代。

所以,逡巡作品之間,我總覺得,一直覺得,自己走在參天的、蓊鬱的、樹幹斑駁的,夕照靜靜映著的故事的森林裡,近處光影錯落,最遠處迷茫有霧。獨立的作品,自有創作背後的故事,作品與作品之間,也時時相互牽連起神祕的連線,讓故事豐富了起來。

我看《台灣歷史人物及名人群像》雕塑系列,楊肇嘉、蔡培火、杜聰明、孫科、吳三連、黃朝琴、謝國城……連成了台灣發展的立體縮影,是台灣歷史的一個面向。

我看見一九四七年曾被藏於庭院花叢的魯迅雕像〈詩人〉,如今堂堂在聚光燈打照下凝神靜思。

我與〈春之光〉作品一對視,一九五八年日航班機上「機長廣播,各位乘客,我們很幸運與獲選日展的作品與作者一起飛往台北」的聲音油然響起。

一轉身,我照眼一九八二年因裸體被拒於國父紀念館,二○二一年這尊高舉雙手展身而立的裸女作品〈陽光〉,重回在國父紀念館展出。

而我為之再三流連的,是《家族系列》。

除了空間立體感之外,雕塑留有情感最私我細緻的觸覺,將今生情緣特殊的父母子孫與親人的頭像、半身、八歲時的足、幼年抱犬……以觸覺的方式細捏慢塑如肌撫膚觸,讓我霎時間感到,唯如此,深情方可分寸盡達。

我留意著二十四公分高的作品〈妻子〉。一九四一年在日本,他替初為人母的妻子陳紫薇留下柔和沉靜的塑像,臉頰、顴骨、鎖骨的凸凹處,都留有手感的溫柔細膩。家屬說父親過世後,常常看到母親用手去觸摸林靖娟老師塑像的火焰裙襬,那兒留有蒲添生最後的生命痕跡,粗獷指痕的溫度和記憶。

這小巧塑像安放在〈蘇友讓先生〉半身像旁,不遠處還有〈陳澄波〉斜坐像,恰好連結成一片網絡般的藝術姻緣、時代故事。

蘇友讓請來好友陳澄波,一同鑑賞年輕雕塑家蒲添生為他作的半身像,映入陳澄波眼中的,是一尊很成熟的藝術創作,心中浮現出的,是一九三四年自己在東京參加帝展活動互動過的年輕雕塑家身影……陳澄波請蘇友讓作媒,將大女兒陳紫薇嫁給蒲添生。

陳澄波當然識才愛才,但他一定也印象深刻著這年輕雕塑家身上揚發的不同意興。後來在遺書中,陳澄波將生命中最繫繫念念的,盡託女婿:

請惜愛紫薇等之不周……

快點來安慰你岳母之安康否……

善後多多幫忙幫忙……

〈妹夫〉,是陳澄波二女婿張瑞亭半身像。陳澄波被卡車上綁赴嘉義火車站槍決途中,那一路追在卡車後,曾和父親四目對視的二女兒陳碧女,後來嫁給這位外省憲兵中尉排長。陳澄波遺書中有提到,「碧女的婚姻聽其自由」。

略以目搜尋,我特意來在〈岳母〉的雕像前,這是蒲添生送給岳母的六十五歲大禮。張捷女士,一向久聞,今得近諦,以默致敬。

拆下門板運回丈夫的遺體,張捷將丈夫身體洗淨,換上乾淨衣服,小心保留有彈孔汙漬的血衣,請來攝影師為遺體拍照,將陳澄波的文物、素描本、剪報大量存收,畫作拆框祕密保留 ……終一生絕口不提「二二八」。

面對摧毀性悲痛,窒天錮地的迫頂壓力,所有審慎、冷靜、勇敢、堅強,單一美質打破,相注相成總和而成的,應該是膽識遠見與氣魄了吧,我常這樣想,也或者,單純只是一個聰慧女子對一個可敬男子,全數的理解與深愛。她相信只要長久忍耐與安靜等待,活著,終能守護住自己一生之所信與至愛。

我對張捷女士默說,有時,我也會這樣想。



林靖娟老師紀念塑像是塑像與浮雕的結合。浮雕部分由長子浩明和孫女蒲宜君執行完成。

塑像高三點七公尺,林靖娟老師赤足踏在火焰中,左手抱著幼童,右手伸向天空,中指指尖有一隻展翅的蝴蝶。

我說:「那小孩偎在老師肩頭,微笑著。」唉,我真了解幼兒的依附感,那絕對的喜歡與信賴。

蒲浩志說:「在『司奶』。」是啊,這句台語才百分百傳神。

「蝴蝶?一定就要鳳凰,蝶,浴火──嗎?」我仰頭喃喃自語。

便聽見蒲浩志在說:「更寬廣,更自由,是快樂。」其實,我要的就是這個答案吧,我要一個自己心中喜歡的已有的答案!不禁小聲輕呼了起來:「是,我就是為她手尖那隻蝴蝶來的!」

不再受限困,不再逃無路,不痛不苦不難,生命可以還原,自由、輕盈、寬闊明亮。

塑像背後那以三塊八卦形式拼合而成的浮雕,就是二十三位罹難者在天堂快樂生活的情景。大人疼愛著小孩,小孩跟著他們親愛的老師,要去上學囉,一起玩遊戲囉,老師,老師,老師……



若存在過而被賦予意義的,就永不消失吧。偕行於這雕塑藝術的展場,蒲浩志也說人別把自己看小了:「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目的。」

我回身,展場燈照如夕光,時代的、家族的、溫馨的、悲痛的、愛與美的、情感與意義的……

滿滿都是人的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