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春節過年新與舊

文/王文隆 |2020.01.29
2083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春節到來,鼠碩年豐,新春呈祥,喜氣紛揚。

華人過春節,一如傳統以陰曆為斷,習俗上全家得團聚一起吃年夜飯,再怎麼遠,再怎麼晚,似乎都該回家看看,拜拜年,走親戚。整個東亞,除了華人,韓國人與越南人也過舊曆年,因此一般祝賀東亞人士過的舊曆年,大多用Happy Lunar New Year,而不是Happy Chinese New Year,以示這並非華人專屬的節日。

舊曆春節依陰曆為準。至今,陰曆仍為華人慣用的曆法,如初一十五、婚喪喜慶、生辰八字仍依陰曆,亦有如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都以陰曆為斷,而非以陽曆為準,採的是陰陽合曆。舊曆年間如要旅遊,在華人圈中必定是人山人海,但如想就近在東亞旅遊,最佳的選擇就是在一八七三年明治維新期間,拋棄舊曆改為新曆的日本,因為他們不再過舊曆年,這幾天仍為工作日。

然而,民國新立之後,其實一度廢除舊曆,全改新曆,春節也曾經不再放假;當辛亥革命推倒了滿清,也跟著推倒了千餘年來中國慣用的曆法。一九一二年元旦,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天不僅是中華民國的開國紀念日,也是新年度的開始。自民國元年起,就不再過舊曆年,元旦才是「過年」,春節仍得上班工作。但舊習難改,除了公務機關不得不遵命執行之外,一般民間仍過春節,而舊曆年也遠比新曆年來得熱鬧。

過春節,簡直就是跟政府的威權對抗,因而在政府強制推行新曆年的年代裡,不乏透過取締、限制以彰公權力,甚至汙名舊曆,將其視為配上天干地支的迷信。然而舊習難改,民間仍多以舊曆年為習,自一九一二年起,推動了數年的新曆過年,在一九一八年時,北洋政府首度宣告放棄。然而在南方,孫中山統領下的南方政府,仍以新曆年的元旦為「過年」,在孫中山過世後,隨著北伐軍的腳步,這一個規範也跟著北上,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南京國民政府重申舊曆年不再適用,代表著「新」的國民黨政權,以政治力將春節給取消了。

政治力控制下,春節期間不僅還得工作,且不許拜年,然而一般民間依舊故我過上舊曆年,使得陽奉陰違的情事不斷,在官僚間也難以阻禁。到了一九三四年,南京國民政府再度宣告失敗,以「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為下台階,重啟新舊合曆,使得春節就此正大光明地恢復以合民俗。

在台灣,隨著抗戰勝利,日本的新曆在台不再使用,也使得春節的習慣重生。但在大陸,春節並非就此就持續下去。

中共建政之後,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打倒舊禮俗、推動新革命的氣氛下,革命腳步步步不停,不過傳統的年,要過戰鬥與革命的年。自一九六七年一月起,為了馬不停蹄搞革命,春節不再放假,直到文革結束後的改革開放,才在一九七九年回復舊俗,重新過起放假的春節。

舊曆年,張燈結綵、家家歡聚,華人過年的年味在近代曾因政權更迭而有更變,所幸傳統的力量仍根深柢固地存續著,習俗綿延,相沿迄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