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4金剛經講話】金剛經講話第一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❶

星雲大師 |2019.09.07
2602觀看次
字級
阿修羅像/奈良天平六年/將軍萬福/日本奈良興福寺藏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說法者為自利利他,不生憍慢,

懷著平等喜樂之心而說法;

聽法者也應至心恭敬諦聽,不輕視說法者。

若能平等演說《金剛經》,則講經之處,

就能得到天人的供養,表示法音宣流的殊妙功德。

譯文

「再者,須菩提!不論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只要是解說這部《金剛經》,甚至只是經中短短的四句偈,這個說經的處所,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都應該前來護持、恭敬供養,就如同供養佛的塔廟一般。況且,若是有人能盡他自己的所能,對這部經典的妙義信受奉行、讀誦受持,則更應該虔誠作禮圍繞,尊重供養之。

「須菩提!你們應當知道,這樣的人已成就了最上第一希有的妙法。這部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的住處,應當敬重;並且也應尊重佛陀的一切弟子,因為有佛陀的地方,必定有聖賢弟子大眾隨侍左右。」

原典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①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②天③、人、阿修羅④皆應供養⑤,如佛塔廟⑥,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⑦。」

講話

前分敘述受持四句偈等為人解說,能令眾生開啟清淨覺性,因此,為他人說經之功德,勝過以滿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此分更深入闡明正法流布的廣大功德。

一、平等說法,天人供養。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廟。

三、受持讀誦,希有第一。

四、金剛妙諦,具足三寶。

本分乃前文有為七寶的布施和無為功德之校量的延伸。七寶布施,是有形有限量的,法音的流布,則能使有情含識返照圓淨光明的本性,不再隨業風飄盪,不再貪逐六塵緣影,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一、平等說法,天人供養

經文中的「隨說是經」,即隨順眾生而說,有四種含義:

(一)隨說之人:能發心開演《金剛經》的法義,不分僧俗凡聖。

(二)隨說之義:依著《金剛經》正確的意旨,不論事理深淺。

(三)隨說之經:解說經文時,只要是能令人蒙受法益,不定章句前後。

(四)隨說之處:講經之處所,不拘城市山林。

隨處隨緣隨順眾生根性,能為其解說《金剛經》,就算是短短的四句偈,在講說《金剛經》之處,都會感應一切天人、阿修羅的恭敬禮拜。

《優婆塞戒經》提到說法、聽法應具十六事:

「凡有所說,具十六事:一者、時說;二、至心說;三、次第說;四、和合說;五、隨義說;六、喜樂說;七、隨意說;八、不輕眾說;九、不呵眾說;十、如法說;十一、自他利說;十二、不散亂說;十三、合義說;十四、真正說;十五、說已不生憍慢;十六、說已不求世報。

「從他聽時,具十六事:一者、時聽;二者、樂聽;三者、至心聽;四者、恭敬聽;五者、不求過聽;六者、不為論議聽;七者、不為勝聽;八者、聽時不輕說者;九者、聽時不輕於法;十者、聽時終不自輕;十一、聽時遠離五蓋;十二、聽時為受持讀;十三、聽時為除五欲;十四、聽時為具信心;十五、聽時為調眾生;十六、聽時為斷聞根。

「善男子!具八智者能說能聽,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則不得名自利利他。」

說法者為自利利他,不生憍慢,懷著平等喜樂之心而說法;聽法者也應至心恭敬諦聽,不輕視說法者。般若是一切功德善法的根源,也是出生三世諸佛之母,只要能平等解說《金剛經》,講經之處,一切世間,三界六道總賅,天人阿修羅等,都會遵循佛敕,供養講經的處所,以此培植福德勝因。依溥畹大師《心印疏》所說,有十種供養的方法:香、花、瓔珞、末香、塗香、燒香、幡蓋、衣服、伎樂、合掌禮拜。此段經文,以演說《金剛經》的處所,就能得到天人的供養,表示法音宣流的殊妙功德。

佛陀於娑婆說法四十九年,不擇淨穢凡聖,賢愚高低,以平等尊重人人本具如來佛性的真心,度化無數眾生。

有一位叫做跋迦梨的比丘,在參學的途中病倒,所幸被王舍城一位好心的陶器匠人所救,在其家中安養。跋迦梨自知病重,來日已不多,便拜託看護他的朋友,請佛陀悲憫他,到此為他說法。

他的朋友來到竹林精舍,傳達跋迦梨的請願,佛陀立即允諾,前往陶器匠的家中。

跋迦梨見到佛陀不遠千里而來,硬撐起病重的身軀要向佛陀頂禮。佛陀慈悲的說道:「跋迦梨!你安心的躺臥下來,我會坐在你的身邊。」

跋迦梨感動得熱淚盈眶,向佛陀合掌說道:「佛陀!我的病情已經沒有康復的希望,心中渴望能親覲尊容,頂禮佛足,怎奈這病軀已無法走到竹林精舍!」

此時,佛陀開導跋迦梨說道:「跋迦梨!我這老邁的身軀,也是成住壞空的,你應當知曉:見法者即見我,見我者即見佛。能思惟法性者,才是真正和佛陀同在的人。」

法身即法性。佛陀以見法性即見佛,教導我人禮敬法性,才是契合諸佛甚深的密意。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廟

隨順眾生而演說《金剛經》,即使短如四句,也能得到三界六道眾生的恭敬供養。前文已列舉供養有十法,今言供養者的態度,要如臨佛之塔廟,亦即演說《金剛經》之處,天、人、阿修羅皆應恭敬、恭謹的供養,因為「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演說此經之處,即是成佛之道場也。」

什麼是佛的塔廟?依《心印疏》所言,有四種塔:一、生處塔;二、成道塔;三、轉法塔;四、般涅槃塔。這四種塔是諸佛從降誕到涅槃,一生遊化的足跡;它們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

(一)生處塔:由四句偈等,令說者、聞者都能開悟見性,法身妙體,圓淨性德,皆從聞經處生出。

(二)得道塔:佛果菩提,皆因聞經而得成熟,此處即是得道塔。

(三)法輪塔:能隨經義,為他人說,即是轉法輪塔。

(四)般涅槃塔:徹解理事究竟,自度度他,即得般涅槃。

因此法音流布,不僅獲一切世間天人等供養,演說經義之處,即能出生諸佛,得菩提道果,立法輪道場,入般涅槃樂。《海龍王經》說道:

時,海龍王問世尊曰:「其有人以華香、雜香、擣香、繒蓋、幢幡、伎樂、衣被、飲食、床臥、病瘦醫藥供養如來,寧應供養不?」

佛言:「龍王!隨其所種,各得其類,此之供養,不為究竟。離於垢塵,植於德本,逮至賢聖,心之解脫,不為無德,不至無上。菩薩有四事,應供養如來。何等四?不捨道心,植諸德本;心立大哀,合集慧品;建大精進,嚴淨佛土;入深妙法,心得法忍。是為四尊敬如來,為供養也。」

我們以燒香、塗香、珍寶、瓔珞等形色供養,不如以四事侍佛──不退道心,立大悲願,建大精進,入深妙法──如此,方是究竟供養諸佛,莊嚴清淨剎土。

佛陀於因地修行時,曾為雪山童子,為求得一偈,不惜以身命換取,足見法的珍貴。

註釋

①正教者,如來說般若時的教法也。第十一分說明無為福德更勝於有為福德,現在更進一步,說明寶物布施的福德,不如持經的福德,並推崇對持經者的尊重。因為般若甚深微妙法,是三世諸佛之母,所以,經典所在之處,有如佛在,應恭敬尊重。

②世間:與「世界」一語同義,總括三界六道。

③天:天有二十八重,分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六天,皆有飲食男女之欲;色界十八天,多習禪定,無男女之欲,尚有色身;無色界四天,或名四空天,禪功更深,色身已無。

④阿修羅:梵語音譯,意為「不端正」,言其容貌醜陋也。又譯為「非天」,言其福報似天,而無天之德也。約略言之,其前生不破戒,能修布施,但不能斷除瞋心、我慢、惡念,故福似天,而德不如。生性好鬥,常與帝釋天鬥戰。

⑤供養:供給資養之義。即以香花、飲食等物品或種種善行獻予三寶、塔廟等。

⑥塔廟:奉安佛物、經文,或埋存祖師高僧遺骨舍利等,以土木金石築造,供人瞻仰的建築物。

⑦弟子:意譯「所教」,即從師而受教者。依佛教而言,聲聞、菩薩皆是弟子,但以聲聞人乃由聞佛之聲教而悟解得道,且其行儀最親順於佛,故特稱之為弟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