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9】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172

星雲大師 |2019.09.05
1893觀看次
字級
雖然「生前契約」已經漸漸蔚為風潮,但是一般人還是忌諱談死,尤其愈富有的人往往對「死」更是諱莫如深;由於不肯正視死後的問題,未能於生前預立遺囑,把財產妥善處理,導致死後兒女為了爭遺產而對簿公堂,反目成仇。請問大師,對預立遺囑及遺產的處理方法,是否有什麼看法?能否提供一些意見給社會大眾參考。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日本東京上野風光。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佛教對「喪葬習俗 」的看法 9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處置遺產的看法

【問】雖然「生前契約」已經漸漸蔚為風潮,但是一般人還是忌諱談死,尤其愈富有的人往往對「死」更是諱莫如深;由於不肯正視死後的問題,未能於生前預立遺囑,把財產妥善處理,導致死後兒女為了爭遺產而對簿公堂,反目成仇。請問大師,對預立遺囑及遺產的處理方法,是否有什麼看法?能否提供一些意見給社會大眾參考。


【答】中國人向來有留遺產給子孫的觀念,子孫也都希望祖先能留下一些遺產給他。善於利用遺產的兒女,遺產能增加家族的榮光;不善於利用遺產者,則遺產反而貽害子孫。所以現代人已漸漸懂得要留道德、學問、知識、技能,甚至留信仰給兒女,不一定要留土地、房屋、股票、存款等錢財給後代。
話說有一位富翁新居落成,大宴賓客時,他把建屋的瓦木泥工都請上座,自己的兒女卻坐下座。有人覺得奇怪,就問富翁:「你的兒孫才是主人,為何不讓他們坐上座,反而讓瓦木泥工坐上座呢?」富翁回答:「因為瓦木泥工都是今日為我建屋的人,兒女子孫則是他日賣我房屋之人也。」富翁的話實在很值得深思、玩味。
另外,我們經常從報章雜誌上看到,一些富有人家死後,兒女為了爭遺產,喪葬後事都顧不得辦理,只忙著打官司。因此,現在一些有遠見的人,總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遺產捐獻給慈善機構或教育機構,他不想留太多遺產給兒孫。也有很多企業家,願把自己的公司、產業,傳給賢能的工作夥伴,並不一定非要留給有血緣親屬關係的人來繼承。甚至丹麥有一名八十三歲的老太太,死後遺囑指定,要把他的六萬零二百美元遺產,交由哥本哈根動物園的六隻非洲大猩猩繼承。
其實,遺產不一定是指有形、有相、有價、有限的金銀財寶、土地房屋;遺產也不一定都要留給子孫。有的子孫不肖,為了爭奪遺產,禍起蕭牆,反失前人的苦心;不如把遺產捐給社會公益單位,無形中也把自己的慈悲、智慧留傳後世,造福人群,更能發揮遺產的價值。
一般佛教信徒,在生的時候都懂得要行善布施,但是臨終時,總把遺產留給子孫;西方人,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們大都把遺產捐給社會,捐給自己信仰的宗教。因為子孫不一定會善用父母的遺產,不一定能光大父母的遺德;而宗教必定能把聖財用之於社會,用之於眾生。所以,當我們能把留給家族的遺產,擴大為留給社會、留給大眾;能夠擴大遺產的價值,那就是人類的進步了。
另外,預立遺囑固然重要,如果凡事能在適當的時間及早安排、處理,就能減少很多紛爭。只是有人認為預立遺囑會觸霉頭,是不吉祥的事,因此生前不肯預立遺囑,最後造成子孫為了遺產而展開爭奪戰。其實對佛教徒而言,《佛遺教經》就是佛陀的遺囑;連佛陀都預立遺囑,因此佛教徒應該打破迷信,破除禁忌,早立遺囑,以免引生紛爭。
(待續)


【延伸閱讀】
留下什麼




父母早晨外出上班,為子女留下什麼樣的午餐?醫師晚上下班,留下的病人,給了他什麼樣的照護?家人移民海外,留下一些什麼給親友?長輩辭世,留給子孫什麼遺物?
有的人,要靠祖先和他人的遺留,自己來延續著過幸福的日子;有的人,靠自己奮鬥開發來追尋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遠祖,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萬有文庫、四庫全書、二十四史、春秋五經、東周列國誌、資治通鑑、經律論三藏十二部,甚至禪門的公案、歷代聖賢的開示等,都是不朽的遺產。此外,開墾農田,種植山林,河流隧道,廣路小徑,都給予後人無比的方便。尤其山區的石刻,偉大的建築,悠久的文化,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豐富了我們的智能。
前人留給我們豐富的資產,我們留了一些什麼東西給後人呢?儒家說,人應該要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留給人間;基督教說,把愛留給世間;佛教說,要把慈悲、解脫分享給大眾!
「給」,對現世的世間有重大的貢獻;「留」,對未來的人間有重大的意義。我們不但要為現在施給,更要為未來留下一些什麼?
我們應該要把歷史留在人間,我們要把信仰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慈悲留在人間,我們要把貢獻留在人間,我們要把智慧留在人間。
我們不是來人間消費的,我們不是來人間享受的;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彩色,我們要增添人間的動力,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歡喜,我們要增添人間的文化。
男女結合,留下了兒女做為傳承;教師朗朗的書聲,把聰明才智傳給了青年學子;科學家留下發明;哲學家留下思想;農夫留下農耕的經驗;老圃留下花草的芬芳;政治家留下政績給民間;慈善家留下善名美譽做為大眾的模範。
孔子把四維八德留在人間,老莊把清淨無為的哲學思想留給後人;達文西留下了「蒙娜麗莎的微笑」,貝多芬留下許多不朽的樂章;周公旦留下禮章制度,佛陀留下佛性禪心。聰明的讀者,現在就看你將來要留下一些什麼了?


──摘錄自《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