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最佳比例

文/張寶麟 |2019.05.21
1200觀看次
字級

文/張寶麟

某次聚會,在職好友問我,退休後會不會感到無聊?多年來,觀察退休群組的朋友們,總不時在臉書競貼休閒旅遊照片,傳達各式新奇和歡樂,並常在一項活動結束立刻進行下一輪,彷彿要將生活空檔全部填滿,因此行程總是接續不斷。

已成歷史的活動,快樂似乎很快褪去,累積了龐大的照片庫,卻幾乎很少進去回顧;甚至有人因為參與太多活動感到精疲力竭,偶爾在家休息時,卻意外發現居家生活已變得乏味空洞,感覺格外空虛。心境的微妙變化令人忍不住深思,難道是物極必反?

但我也發現,有一種喜悅是可以恆久持續的,那是來自「平靜的心」。心若能寧靜平和,縱然獨處空蕩陋室,或在曠野從事農作,一本書、一支鋤頭,融入其中,喜悅卻可以持續很久。

再深入觀察,若想要得到平靜,物質及精神的「比例」顯然就很重要。快樂若純粹來自物質的感官刺激,往往倏忽而過,若是有來自精神層面的心靈滋潤,結果將大不相同。

投資理財時,會依可承擔風險的高低,將投資人分為「保守穩健」及「積極」等類型,通常年紀比較大的人,會需要降低風險,以確保資產穩定安全。因此有理財專家提出,兩者的比例可以參考年齡做分配,譬如:七十歲的投資人,原則上保守投資占七○%,高風險投資則限縮在三○%以下。

如果將投資理財的概念運用在快樂的追求上,精神層次的比例也應該隨著年齡而提升。

年長者的生活、飲食本當回歸簡單才健康,物質欲求則應隨著年齡而降低;換言之,只要隨著年齡調整精神與物質欲求的比例,身心都能兼顧而得到健康與自在。所以,七十歲的人,若能夠將七○%的追求放在精神與心靈層面,三○%放在物質的追求,如此,就可以從平靜中得到恆常的喜悅。

經典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正是告訴我們,「身心自在」才是真正快樂的源頭,若拚命去追求錯誤的東西,永恆的喜樂只會與你擦身而過,將成為遙不可及的痴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