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當孫子遇見 阿公阿嬤的童年

文/李明足 |2019.03.31
5063觀看次
字級
《上學去》圖/聯經提供
《放學後》圖/聯經提供
《放假了》圖/聯經提供

文/李明足

上樂齡大學的第一堂課會有學員這樣問:「我看到書就想睡,想問老師用甚麼方法動動腦,才不會變遲鈍?」我反問她平常做些甚麼?「接送孫子,忙做飯,等兒子他們下班一起吃晚飯。」我也好奇問她與孫子的相處?「就這樣啊,孫子自己看書,我就一直看電視呀。」還有學員無奈說:「我孫女想吃東西的時候才會叫阿嬤、阿公,我們快要變成食物供應站了。」談話中我看到這些樂齡朋友會擔心自己智能退化,又看到祖孫之間的共同話題是那麼匱乏。

根據一份耶魯大學針對五十歲以上的人,所做的閱讀研究發現:每天閱讀三十分鐘書籍,會比那些沒讀書的人壽命延長二十三個月。研究中特別提到這無關乎社經地位,表現出閱讀書籍的生存優勢。

因應部分樂齡朋友不習慣閱讀長篇的文字,我會安排繪本課程,像《我等待》、《失落的一角》、《向左走,向右走》等等不框限讀者年紀的繪本,可以看圖畫,可以聊故事,他們樂在其中。

繪本中看見曾經的童年

去年底聯經出版一套「大視野」系列繪本包括:《上學去》、《放學後》、《放假了》。這三本繪本內容橫跨一九五○到二○一九年七十年的時間軸上,以學校為核心的相關生活型態:上學、放學、放假。三本繪本分別由三位作家、三位畫家創作,以三種不同敘事型態呈現。第一次翻開書頁,好不驚喜:這套書不只是爸媽與孩子親子讀物,也可貫穿現在與過往歲月祖孫共讀,尤其當作隔代教養的輔助閱讀。

《上學去》藉由曾祖父做的神奇萬花筒,孫子看到到阿公和爸爸上學情景不同。故事中祖、父、孫三代都讀同一所國小(一九六六年全世界學生數最多的台北老松國小),隨著時代的演進,學校因少子化,學生數銳減,書包、課本改變,教學方式不同以往。連學校周邊的市容也改變了。《放學後》像走進每個世代的遊戲場,進行著一場台灣七十年間童玩大PK賽似的。透過繪本中的迷宮和尋寶遊戲,祖孫一起穿梭時光長廊,認識不同年代的兒時童玩遊戲。《放假了》描繪了世代的社經、文化不同,各時期交通工具從牛車、腳踏車到高鐵、飛機、郵輪,也會影響放假時休閒活動,所以從阿嬤時代放假在家做家務、偶爾遠足,爸爸時代主要在國內旅玩,到現在全家可以出國度假。

記得繪本閱讀當天,全班彷彿尋寶分享會。他們急著在圖像中找自己的童年影子,「對呀,我小時候就是這樣背著我妹妹去井邊汲水和洗衣的。」「我老家在山上,每天像這圖畫,要翻山越嶺走好一兩個鐘頭才能到學校。」「放假時我真的要放牛吃草,月考前坐在牛背上看書,還偷偷跑去考初中。」頓時教室內漫開回憶的泡泡,與這三本繪本相輝映。

先等待孫子發現和疑惑

與孫子聊這套繪本時,祖父母只要守護,別急著說從前。當孩子讀文看圖會好奇地問東問西,像「阿公你們以前真的自己做彈弓嗎?」「阿嬤,你坐過牛車嗎?」這時祖父母可以先大略回答,等他把書看完,這就是你們互動的時刻了。樂齡學員談起他跟孫子共讀經驗,他們一起做竹蜻蜓;有個學員說他和孫子約好,要去搭從前載甘蔗的五分小火車;還有一個孫子說他想跟阿嬤學做粿和包粽子。

這套繪本將原本嚴肅的時代史料紀錄,以各式童趣圖像和遊戲,吸引孩子串聯長輩的童年。以圖文生動描繪七十多年間的庶民生活,不只兒童認識過去,祖父輩了解現在兒童樣態,更藉此牽起跨世代的情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