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人手札】伊斯蘭戰火中 搶救珍貴文獻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2019.02.10
1625觀看次
字級
《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搶救伊斯蘭古手稿行動》圖/商周出版社提供

文/王錫璋(前國圖編審)

二○一八年是民國時期著名文史學家和藏書家鄭振鐸(1898-1958)的一百二十歲誕辰,大陸網路上有一些紀念、出版活動,台灣卻是靜悄悄的。其實,鄭振鐸於古籍、文獻的保存運動,對當今的台灣是頗有貢獻的。他在抗戰期間,與當時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蔣復璁等志士,組織「文獻保存同志會」,搶救、蒐集了許多著名藏書家因躲避戰爭而拍賣的珍貴古籍,免於在戰火中毀損,這些珍貴古籍後來有一大部分隨著中央圖圖書館遷台,成為現今台北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的基礎。

其他國家也曾發生在戰爭中默默搶救文獻資料,讓國家珍貴文化不致佚失的故事,像是台灣近年翻譯、出版的《烽火守書人——伊拉克國家圖書館館長日記》、《私運書的人——敘利亞戰地祕密圖書館紀事》等。其實,出乎讀者意料的是,連大家都不相信非洲會有甚麼古籍的,也有這麼一本搶救文獻的書出版,此即商周印行的《廷巴克圖的盜書者——搶救伊斯蘭古手稿行動》。事實上,這本書除了搶救古籍文獻的驚險情節外,書中內容更可以拓寬讀者的國際視野。

廷巴克圖人文薈萃

廷巴克圖(Timbuktu)在哪裡?除了部分影迷知道二○一四年有一部《在地圖結束的地方》的電影,其原名就是Timbuktu外,恐怕連它所在的西非國家馬利,國人知道或了解的也不多。

廷巴克圖原是馬利共和國位於沙漠中一座古城,現在因沙漠化而沒落,人口只剩五萬多人。但它在中古世紀,可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伊斯蘭文化及各類詩集、法律、天文、科學等知識典籍人文薈萃的中心。雖然後來歷經戰亂,但許多典籍還是轉入私人收藏。

本書開頭,講述廷巴克圖一位藏書家族海達拉,透過遊說及收購的方式,欲蒐集散落各家的古籍藏書和文獻,集中成立一所圖書館,不僅可以好好保存此處的阿拉伯文古籍,也可透過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伊斯蘭文化的精神。

但近代毀滅書籍更甚的戰火又逼近了,除了馬利國內的叛亂動盪外,最大的危機是來自伊斯蘭國(IS)基地組織在二○一二至二○一三年間占領廷巴克圖,他們破壞古文明和古文物早已臭名遠播。海達拉預知文化耗劫即將來臨,於是在基地組織入侵前後,號召了數百名藏書家後輩,透過駱駝、四輪傳動車、水路等等方式,將廷巴克圖圖書館典藏的古籍及許多私人珍藏古文獻,一共三十七萬本,偷送到南部的馬利首都巴馬科的二十六個祕密倉庫暫存,以免早已揚言要燒燬這些書的IS組織得逞,也讓馬利的古圖書留下命脈。

資深記者冒險書寫

偷運圖書過程中,自然驚險、緊張,危機四伏,但作者約書亞.漢默(Joshua Hammer)是美國號稱「馬利恐怖主義報導最深入」的記者,他不僅只想寫這段搶救、偷運的過程,而是時時穿插對伊斯蘭文化、馬利的歷史,以及當時國際時事、法國的解救廷巴克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圖書館重建的支援等等的報導,於是,這本書就變成更有史地知識觀的圖書了。或許,讀完此書,讀者也能對伊斯蘭及目前歐洲反恐危機的糾結,有進一步的了解。

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英語文學系的約書亞.漢默,是個獲獎無數的資深新聞記者,他的採訪文章與評論刊載於國際主流媒體《新聞週刊》、《紐約書評》、《紐約客》、《紐約時報雜誌》、《浮華世界》、《大西洋月刊》等,被譽為「馬利恐怖主義報導最深入的記者」。過去20年,他多次走訪廷巴克圖,以生動的筆觸述說廷巴克圖的歷史,真實呈現一群人為保存文化,在戰火中將廷巴克圖圖書館典藏的古籍及許多私人珍藏古文獻偷運出去的過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