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中人生】AI介入的難題

文/重南 |2019.02.09
1702觀看次
字級

文/重南

《人魚沉睡的家》雖改編自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的小說,但片中的懸疑、推理氣氛薄弱,反而是描述家庭和人性的一部好電影,特別是本片對於腦死淪為植物人之醫病倫理、科技運用於醫療救護的極限,有動人而深入的探討,在醫學科技漸趨發達的今日,值得大家重視。

電影敘述正面臨離婚的夫婦,六歲的女兒卻在泳池因手指被排水管夾住,導致溺水過久而腦死。日本的法律規定,若依醫生判斷腦死而放棄治療,需簽署器官捐贈,才能由醫師判定死亡;但女兒因心臟未停止跳動,不算死亡,身為太太的,決定帶女兒回家長期治療,期盼有一天,女兒能醒來。

此時,先生主持的醫療輔助器材公司正發展AI輔助殘障人士的研發,有一研究員自告奮勇要以他更深入的研究,來幫忙董事長的女兒能藉由電腦和機器的指示,讓手腳活動,雙手能接收禮物,嘴角還能抿笑呢!

科技讓太太燃起希望,也發揮了母性,她把女兒當作只是睡著的嬰兒般,推著她散步、參加兒子的學校活動,卻引起大家的驚懼;兒子也因媽媽把姐姐當「展示品」而受人訕笑或霸凌;先生更因研究員花太多時間研發,而遭到公司董事的不滿和指責。研究員亦因深陷搶救植物人的熱情,而與女友逐漸疏離……最後,太太拒絕停止救援,持刀要殺死已腦死的女兒,在法律上到底是有罪還是無罪的衝突對話,是全片探討醫學倫理和科技輔助問題的高潮,最讓人動容。

這部電影讓人想起以前國內也有王曉民事件,一位媽媽長期照顧因車禍變植物人的女兒幾十年,真令人心酸。現在發展AI科技,可以幫助頭腦有意識的殘障人士活動,但幫助腦死的人無意識的活動,是否有意義?台灣安樂死的法律尚未有妥善的立法;長照的設施和實行亦未完備,想來無論醫界、科技界人士都可在本片得到省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