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套有道》人類與AI可以共存嗎?

文/李開復 |2019.02.09
13621觀看次
字級

文/李開復

在未來十五年內,美國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工作可被自動化,但這並不是說,這些工作將在一夕之間全部消失。不過,如果任由市場機制自然發展,世界各地的工作者,將會開始承受巨大壓力。

在未來數十年間,由AI引發的人類就業危機、不均問題和人類對人生意義的探索,是各國政府和每個人都必須嚴正以對的課題。新科技普及將會消滅我們如今熟知的許多工作,也會嚴重加劇不均的問題,同時對每個人身而為人的人性尊嚴帶來最深刻、最內省的挑戰。

而且,這股前所未有的破壞力量,並不需要任何新的AI科學突破,只要將現有的深度學習等AI技術應用到新的問題上便蔚然成形。各位可別以為就業受到波及的,只有藍領的工廠員工,傳統認為「高學歷=金飯碗」的看法也將遭到顛覆,白領專業人士被取代的風險一樣大。

AI的「能」與「不能」

在評估AI會取代哪些工作時,並不適合用傳統「低技能」vs「高技能」的單一角度分析,要看實際工作內容而定。下列用兩張圖解釋一下,圖一分析認知勞動的工作,圖二分析體力勞動的工作。

在認知勞動的分析圖上,愈是偏「強社交」和「創意或策略型」工作愈安全。愈是偏「弱社交」和「可用資料優化型」,工作愈危險(見圖一、就業風險評估:認知勞動)。

至於在體力勞動的分析圖上,愈是偏「強社交」和「高技能、非結構化環境」,工作愈安全。愈是偏「弱社交」和「可用資料優化型」,工作愈危險(見圖二、就業風險評估:體力勞動)。

金飯碗也可能會失業

在體力勞動的分析圖上,X軸的左邊是「低技能、結構化環境」,右邊是「高技能、非結構化環境」。Y軸的下端是「弱社交」,上端是「強社交」。在認知勞動的分析圖上,Y軸的上下一樣,從「弱社交」到最上頭的「強社交」,但X軸不同,從最左邊的「可用資料優化型」,到最右邊的「創意或策略型」。認知勞動的核心任務,如果涉及可用資料最優化的變數,例如決定最適合的保險費率,或是將退稅金額最大化等,就可以歸類為「可用資料優化型」的職業。

X、Y軸把兩張圖分成四個象限,落在「危險區」的工作,例如洗碗工、初級翻譯人員等,在未來幾年被取代的風險很高。落在「安全區」的工作,例如心理醫師、居家看護等,在可預期的未來比較不可能被自動化。落在「結合區」和「慢變區」的工作,被取代的風險則不一定,雖然目前不會被完全取代,但工作內容重整、技術穩定進步,可能導致工作機會大減。

人機協作讓任務優化

在左上角的「結合區」,很多偏向計算性質或體力性質的工作,已經可以由機器執行,但關鍵性的社交互動成分,使它們難以全面自動化。「結合區」這個名稱,反映出這個象限的工作如果自動化最可能的形式。幕後的優化工作由機器執行,人類變成跟顧客互動的社交媒介,人類和機器形成協作關係。「結合區」的工作,可能包括酒保、學校教師,甚至醫療照護者。這些工作被機器取代的速度有多快、有多少比例會消失,取決於公司改造職務內容的彈性,以及顧客和電腦互動的程度有多開放。

在「慢變區」的工作,例如管線工、建築工、初階美術設計等,並不仰賴人類的社交技巧,但需要人類的靈巧度、創造力,或適應非結構化環境的能力。這些能力對目前的AI來說還是顯著障礙,未來技術會慢慢克服這些障礙。這個象限的工作被取代的速度,主要取決於AI能力的實際擴展,不是公司內部的流程創新。「慢變區」最右下角,是創意專業人士(例如科學家、航太工程師等)運用AI來加速自身進步的大好機會。這兩張圖大致讓我們了解,哪些種類的工作有被AI取代的風險。

積極發展STEM教育

自由市場創造出來的工作,很多都是結合人類與機器能力的協作機制。由AI負責執行例行性的優化任務,人類則是負責執行需要創意和策略思維的工作,以及關愛性質的人際工作。

兩張就業風險評估圖中,這種協作機制可望為「結合區」提供最多新的就業機會。「安全區」和「慢變區」的工作也相當適合,人類可以善用AI來增強創意和決策的能力。這是發揮人類光芒的最好機會,因為創意和關愛是AI還做不到的事。

有鑑於此,我們應該積極發展STEM教育, 重視孩子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學習,也要積極培養有創意、有興趣的孩子,加速他們的發展。這一塊和關愛型工作,將是未來教育的兩項重心。

醫師轉型關懷照護師

在「結合區」的工作,有個人機協作的很好例子,那就是醫療領域的工作。幾十年後,AI診斷疾病、建議療法的能力,終將超越人類醫生。當然,傳統機構可能延遲採用這些診斷工具,只在狹窄領域運用,或是只當作參考工具。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由於準確度和效率實在太高,AI診斷工具終究會取代醫生絕大部分的診斷工作。

關於這點,傳統醫生可以進化,扮演另一種角色:「關懷照護師」。這些新型態的醫療專業人員,將結合護士、醫事人員、社工,甚至心理醫師的技能,必須接受各種訓練,包括學會操作、了解診斷工具,懂得跟病患溝通,並且能夠安慰受創的病人,在整個療程中提供病患支持。病人感受到溫暖的關懷,能夠增加康復的自信,康復的概率也會提高。

如果我們能夠深謀遠慮,對相關課題予以足夠的關切、做好準備,AI造成的就業危機將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我們的社會能夠展現充沛的活力,追求人類懷抱的各種興趣、期望與夢想,並對他人和社群展現更多關愛。

(本文取自《AI新世界:中國、矽谷和AI七巨人如何引領全球發展》一書,天下文化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