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風光】體證佛法 遇見更好的自己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19.01.26
1440觀看次
字級
修持中培養定慧。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讀書會中,長養佛法。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出坡。 圖/佛光山叢林學院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佛光山叢林學院是佛光山開山時第一棟建築,這裡培育了來自世界各地,前來修學佛法的學子,四周的一草一木更見證他們的成長過程,一步步從迷茫到發大願心。

叢林學院的教學特色是解行並重,學生除了平日研讀佛法義理,也從出坡作務及參與的各項活動中,進一步體證佛法。

修行,就是修正我們的一顆心,一顆已被染汙而我們卻懵然不知的單純之心。作為人間佛教菩薩道的行者,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心念;為人處事中懂得承擔、感恩和發心,把佛法融入生活,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在利益他人的過程中也自我得益,長養菩提心,讓「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長開智慧花」。

專一乙/葉慧儀

學院是一個安全自由,自我革命的好地方,因為大家都是為了修行而來,懂得不斷自我修正、改變及提升自己;這裡沒有社會上的人我競爭,只有自我努力向上,期望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甚至還會鼓勵身邊的同學一起奮鬥向前邁進。

師長們從不吝於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學習和成長,不怕我們犯錯,只怕我們不知懺悔與認錯。

這裡的環境對很多人來說,稱不上自由,卻讓我感到自在,因為這裡不用手機、錢包、手錶,同樣可以三餐溫飽,隨著鐘板訊號,和大眾一起生活。因為沒有手機,所以能在書海中遨遊;透過集體創作,學習不同的方法,去完成一件事;因為有師父上人的指導,我們可以從大格局看世界。

學院最特別的是,沒有鏡子卻能看見最原本、有棱有角的自己,看別人的同時也看自己,因為外面的一切都是內心的投射,透過關照自心來修正自己。

修行這條路漫長而孤獨,卻不孤單,漫長是因為我們有很多習氣需要修正;孤獨是因為修行這件事只有為自己努力奮鬥;而不孤單是因為一路上都有善知識陪伴,給予協助和指導,由衷感謝這些善知識,成為我修行路上的養分,願我們在修行路上不忘初心,永不退轉。

專一乙/洪以懿

剛進佛學院時,想著怯弱的自己,怎會有勇氣來到學院,轉眼間四個月過去,這段時間試著去面對與釐清自己,除了上課之外,還參與山上大小活動,藉由種種外境因緣,來面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跨越一分,內心便坦然一分。

在這裡,行解並重的歷練與學習,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實相;縱然煩惱還在,但停留的時間似乎比過去短一點點;執著還是有,但執取的東西似乎比過去少一點;龜速般的前進也無妨,總是在路上了。

專一甲/陳斯瑩

學院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長同學們,大家融入這個大家庭,一心學習佛法,透過課程薰習佛法,觀照自己,像是被子要折疊整齊如豆腐乾;走路、排班要有威儀,心能澄定一處,不受外界干擾;過堂吃飯禁語,對十方信施的供養心懷感恩等,這些生活的點點滴滴,讓我每一天都看見樣貌全新的自己。

英文二/簡嘉靚

學院的日子,就像海上乘舟,在一波一波的浪濤下,有時前進,有時後退,充滿挑戰。我始終以接受的心念學習周邊一切,生命如同湧泉活水般躍動,我們雖然沒有辦法擁有充裕的物質,但心裡卻充滿感恩與滿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