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21】佛教管理學-11

星雲大師 |2018.10.19
2346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與韓國三大寺(通度寺海印寺、松廣寺)皆有諦盟交流,數十年來,韓國的信徒,不斷來佛光山,佛光山的徒眾到韓國去,也承蒙他們諸多的接待。圖為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中)於2004年4月,應兄弟寺韓國通度寺之邀,為五千位五戒菩薩戒戒子開示。圖/資料照片
佛光山人際間互相有秩序,排隊、座位,誰在上中前,都有秩序,人我間自然尊重、和諧,因此當然都沒有紛爭。圖為佛光山大佛城風景。圖/莊美昭

文/星雲大師
弘法系列 2
●兄弟寺

幾十年前,政府為了拓展外交,很多的都市跟別的都市結成姊妹市,很多的團體和外國的團體結成姊妹會。我想這也很有意義,兩個國家、兩個都市,大家好像姊妹一樣,兩個團體,你在東方,我在西方,為了增加往來,我們也結成姊妹會。好像我們中國,過去結拜異姓兄弟──劉備、關公、張飛,劉關張「桃園結義」流傳千古。岳飛和湯懷、張顯、王貴、牛皐結成兄弟,齊心著力保護大宋朝的江山。甚至民間的小說,如《七俠五義》、《水滸傳》裡,都有為了團結,結成為兄弟姊妹,以便互相照顧、增加友誼、增加往來、增加力量,這也叫做關係管理吧。

韓國的通度寺,是韓國第一大寺,因為它擁有幾千公頃的土地,尤其擁有佛陀的袈裟,所以大家稱它為佛寶寺。它已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住持性波法師,和他們的長老月下老人商議,願意和佛光山結為兄弟寺。那時候佛光山才開山不到三十年,哪有資格跟歷史悠久的韓國第一大寺結為兄弟寺,實在高攀不上。

但是性波法師說,他們雖然有悠長的歷史,但是已經老邁,不適合這個時代的運作了;佛光山是新興的道場,所從事的教育、文化、慈善等弘法,都走在時代的前面。能讓有歷史的道場,跟著現代的道場,共同往前邁進,也是傳統和現代的融合吧。他的話說動了我,所以我們就在1982年10月23日,在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舉辦了結盟典禮,有五千人以上共同見證。

結盟之後,韓國的信徒,不斷來佛光山,佛光山的徒眾到韓國去,也承蒙他們諸多的接待。尤其是佛光山在漢城建了道場,也蒙他們諸多照顧,還有留學生依恩,或其他人在那裡讀大學,他們也給予許多幫忙。可見世間上肯得與人合作、肯得來往、肯得彼此認同,就會友好、就會增加力量。你看,兩個國家都能合作團結,為什麼兩岸的同胞要這樣分裂呢?是不是中國人的個性歡喜分裂?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三國演義、五胡十六國、隋唐五代、軍閥割據……

我覺得人和人之間要彼此認同,民族和民族之間要認同,國家和國家也要往來認同,如此才會增加彼此的力量。分裂,必定會兩敗俱傷。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希望兩岸能兄弟一家親。

和韓國通度寺的結盟,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和泰國法身寺的結盟,則是南傳和北傳的結合。雖然大家在信仰上,有歷史、背景、教育的差距,但都是一個佛陀的弟子,一個佛陀的信仰。同為佛門弟子有什麼不能合作呢?能合作就能和好,能和好就是雙贏;懂得管理就會雙贏。

不管而管

自然而有序

常有人問我:「佛光山的出家弟子在千人之上,大家住在一起,為什麼沒有人我糾紛?為什麼他們都能和諧相處,您是如何管理的?」其實我也不懂得什麼管理,我只是想到問題真正的原因,都是人我分別、對立,才有紛爭。所以在佛光山入道的弟子,我不要有人我的關係,沒有大師兄、二師兄、三師兄的分別;也沒有你的徒弟、我的徒弟、他的徒弟的作法,因為如果這樣的分別,師父雖沒有紛爭,但他的徒弟會有紛爭,分別這是我師父的、那是我師父的。所以原先本來無事,就為了名分的關係,產生了你的、我的紛爭。

因此我在收徒納眾之初,就有一個觀念:徒弟不屬於私人所有,徒弟屬於佛教所有,都是佛教徒;三分師徒,七分道友,所有的徒眾,沒有私人收徒納眾的傳統。但有年代的制度,大家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比如從第一百人至二百人是第一代的,第三百人至四百人是第二代的,第五百至六百人是第三代的。第二代的不能和第一代紛爭,第三代的不能和第二代紛爭,必定有個前後的倫理。

所謂「先進門者為師兄」,在佛光山依他們的排名,比方說慈字輩的、依字輩的、永字輩的,就是以此一代一代的管理,有秩序、有制度,沒有分你我,依法統理大眾,這在管理學上叫做不管而管,自然而有序。所以佛光山人際間互相有秩序,排隊、座位,誰在上中前,都有秩序,人我間自然尊重、和諧,因此當然都沒有紛爭。我想,這就是我對人事的不管而管吧!

八敬法

佛光山開山之初,有一位空軍郭士官來找我,他想要在某寺出家,我說:「很好啊,恭喜、祝福你,要發道心,捨俗入道,能更向上,總是好事。」但他跟我說:「我有五個孩子,大的大概十二歲了,小的才兩、三歲,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一聽,五個小孩,也很好,我正要辦育幼院,一下子就有這五個幼兒,育幼院就很熱鬧,我說:「好吧,你那五個小孩都給我來養。」所以他去出家了,五個小孩留在我們的育幼院。

雖然他出家,但父子情深,他偶爾還是會到佛光山,來探望兒女。來過幾次之後,有一次他見到我,跟我說:「佛光山的比丘尼,都沒有規矩,見到比丘都不頂禮,這個八敬法都不懂嗎?」

我心裡想,你太不知道苦惱,你自己不知慚愧,一大堆的小兒、小女,送過來我代你扶養,讓你去出家解脫,你還要比丘尼向你頂禮,你何功何德?那許多佛光山的比丘尼,雖然那時候開山不久,但他們都有二十年以上的修行年資,能向你才出家二、三年,戒疤還沒有乾的男生頂禮嗎?

什麼叫做八敬法,我好像也不太懂,不過,我想應該要給他一點教訓,我說:「現在叢林學院的院長慈惠法師,他曾去日本留學,也是我們山上的大比丘尼;慈容法師是育幼院的院長,你那五個小孩,都是他替你照顧,你來到這裡是向他們感謝呢?還是要他們向你頂禮呢?你來做個判斷,我來安排。」

他一聽,羞慚滿面的說:「對不起,我並不是要他們恭敬我,我只想到佛教裡面有八敬法。」我說:「八敬法是誰訂的?佛祖訂的,你有什麼證明嗎?以後不可以講八敬法,你必須對人間、對你有幫助、有利益的人,要有所感謝,要對人家尊重,這才是你的做人之道。而且恭敬,是要人家自動的對我們恭敬,不是我們要人家來恭敬的。」

他聽了我這一段話以後,很少再來佛光山探望他的兒女。我想,他必定自己在德行上也有了進步。

所謂管理,得給他利益的給他利益,得讓他明理的要給他懂理,甚至有時需要當頭一棒,這在管理學上也很重要。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