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潛將 水中搜救拆炸彈

 |2018.09.24
1402觀看次
字級
左營軍港內進行「懸空接管」訓練,考驗隊員水中修復的專業技術。圖/中央社
頭盔重達十五公斤,為了確保隊員頸椎不會受傷,上岸時必須由二名助手攙扶頭盔。圖/中央社
水下隊員只要專注水下工作,其餘通話、氣源等操控,都由岸上人員統一掌握。圖/中央社

【本報高雄訊】每當國軍對海實彈射擊後,總有群水下戰士在海中處理未爆彈;空難發生後,肩負打撈遺體作業,協助完成罹難者「返家的最後一哩路」,也是這群有「怒海潛將」美名的水下作業大隊。

水下作業大隊隸屬海軍艦隊指揮部,鮮少在媒體鏡頭前曝光,但對國軍來說重要不可言喻,也無法取代。

除了定期進行艦船的水下裝備檢查,上月八二三南台灣水患、民國九十年納莉颱風造成北捷淹水、一○四年復興航空空難、國軍例行實彈射擊後的未爆彈處置,水下作業大隊無役不與,滿滿的工作紀錄與來自各界的感謝狀,井然有序陳列隊史館中,細數戰功彪炳的過往。

「基隆河的水是混濁的,隊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河水中,僅能用摸的、憑觸感尋找遺體。」水下作業大隊長楊文堅上校談起復興航空空難搜救過程說,隊員深入水下尋找生還者或遺體,難免心理壓力超大,但如何克服是平日訓練項目之一。

楊文堅說,他常告訴隊員,要抱持做善事心態搜索罹難者,不要有恐懼,「因為你們是罹難者返家的最後一哩路」,而讓他感動的是,即便冒低溫執勤,收隊後沒有人向他喊累、抱怨。

除了打撈遺體,水下作業大隊最危險的任務,莫過於拆解實彈射擊演訓後在水下、灘頭的未爆彈。「引爆未爆彈是水下作業大隊最危險的任務」,楊文堅說,爆破相當危險,執勤前都會進行任務風險評估,也會在每季執行專精訓練。

水下作業大隊水中執行任務,除了靠專業能力,團隊合作更是重要;由於隊員水肺潛水無法對話溝通,只能藉由「同伴繩」傳遞訊號,甚至求救都靠它。

「大家注意!潛水員上頭盔!」深海組長陳志信指出,潛水作業裝備也馬虎不得。水下作業大隊潛水員全套的裝備,包含頭盔、防寒衣、氣瓶等標準配備,總重約三十五公斤,由於重量重、穿戴必須特別小心。

同伴繩如摩斯密碼

傳訊求救都靠它

教官指出,潛水大略分為攜帶氧氣瓶的「水肺潛水」與「水面供氣潛水」。若用於船舶救援、打撈等長時間、深度較深的作業時,就會將氣源與岸上連結,讓隊員作業時有源源不絕的氧氣可使用。

水肺潛水因潛水員必須背負氣瓶下水,為確保安全,仿效美軍的「潛伴制」兩人一組,隊員彼此間會有一條「同伴繩」,各種拉法代表傳遞不同訊號。深海岸勤作業組副組長楊昀叡解釋,「不同頻率的抽拉,就像摩斯密碼一樣」,代表著不同的訊號,以便同伴可以立即處置不同的狀況。

水下作業大隊任務完成上岸前,為避免因急劇上升、身體來不及適應壓力的變化罹患「潛水夫病(減壓病)」,水下作業大隊隊員都會先在水中各個不同的深度做「各站停留」,循序漸進上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