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屈子祠(中)

文/吳鴻霖 |2018.09.17
1861觀看次
字級
嶽麓書院 圖/吳鴻霖
獨醒亭 圖/吳鴻霖

文/吳鴻霖

楚國尚紅流行紅色搭配綠色,遊客走入這「大紅小綠」中間的大門,前進大廳內牆壁上有六屏正體字的木刻,內容是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全文,上方懸掛一塊「光爭日月」的匾額。

中進祭祀廳內設神龕,供奉「故楚三閭大夫屈原之神位」,上方有個「德範千龝」的橫匾(龝,為秋的古字)。廳柱上木刻的楹聯是:「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獨宗變雅開新格;懷沙沉此地,兩千年後,唯有灘聲似舊時。」神位的正前方,也就是《史記.屈原列傳》這道牆的背後,有幅屈原的大油畫,畫中屈原髮際高,與長沙嶽麓書院內屈子祠屈原的畫像相似。

油畫旁的對聯:「招魂三戶地,呵壁九歌心。」每個字約三、四十公分,具有《泰山石峪金剛經》筆意。《史記.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南公者,道士,辨陰陽,識廢興之數。成語「三戶亡秦」的典故,出於此處;呵壁,看到牆壁上方的圖畫,題字於壁,呵叱問之而有此名。

後漢校書郎王逸《楚辭章句卷三.天問序》:「〈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澤,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歎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天地山川神靈,琦瑋僪佹,及古賢聖怪物行事。周流罷倦,休息其下,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後以「呵壁」為失意者發洩胸中憤懣之典實;成語「呵壁問天」,即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呵壁下方的「歌」字,部首「欠」缺少第一筆畫,歷代碑帖和古人法書中,有些字可增減筆畫,沒見過這樣的寫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第十四品有「歌利王」,可惜《泰山金剛經》下冊只印到第九品,無法看到「歌」字。《泰山金剛經》上冊第一品「次第乞已」和第四品「復次」的「次」,與下冊第九品「我是離欲阿羅漢」的「欲」,「欠」都有第一筆畫,因此,這個「歌」字的大楷書出現小瑕疵,擅自省略短撇。

後進廳內豎立一尊鍍金的屈原塑像,兩側廂房有幾間文物陳列館,介紹屈原的一生與著作,展出屈原故里遺址、出土的楚文物、汨羅龍舟競渡、來訪名人嘉賓的照片……台灣地區,我只看到余光中教授來此參訪,北投屈原宮廟方人員來此交流。

屈子祠左側有個約三間教室大的小園林,稱為楚園。從牆角上「清代屈子祠方位圖」可知:清代沒有碑林,獨醒亭在祠的右側;騷壇(屈原寫作和吟誦〈離騷〉之處),在祠的後方山上;招屈亭(弟子宋玉和景差為屈原招魂之地)和濯纓橋(屈原在山溪橋下濯足滌纓),在祠的左側。

楚園對面的獨醒亭──古代的渡船亭,是屈原與漁民談心對話的地方,「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木刻懸掛在亭柱上;屈原碑林的獨獨樓,也是因這兩句而得名。屈子祠內收藏自唐代大和元年(八二七年)至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年)的碑刻,與宋版朱熹《楚辭集注》等線裝古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