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三十)

文/慧開法師 |2018.07.15
1451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具體準備「如願往生佛國淨土」的生命功課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世間因緣已經圓滿,也就是說他個人該負擔的責任都已經盡到了,該完成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該了的心願都已經了結了,就世俗層次而言,可以說是「所作皆辦」了。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接下來的生命功課,就是要做好準備,讓這一期的生命能夠「瀟灑地畢業」,同時要積極地備辦「自在往生」佛國淨土的資糧。

具體的策略、步驟和執行方法如下:首先,我們應該要及早確立及規畫個人來世生命的永續經營方向,依照個人平日的宗教信仰及獨特心願,可以有不同的方向與心願,譬如:(一)發願往生佛國淨土:可以選擇彌陀淨土、藥師淨土、兜率淨土等等;(二)祈求上升天界:可以選擇凌虛天界、基督天國、真主天堂等等;(三)乘願再來:選擇迴入娑婆世界行菩薩道。

接著,就是要根據個人的宗教信仰及獨特心願,老實修行、身體力行。以佛教「淨土法門」為例,就是要「信、願、行」資糧具足。「信、願、行」三者,也稱為「淨土三要」,就是修持淨土法門的「行動綱領」,其內涵意義解說如下。

所言「信」者,包括三點:一、要堅信佛所說的道理真實不虛,二、要深信往生淨土的法門非常殊勝,三、還要自信本身有能力做得到。

所言「願」者,就是要「深心發願,求生佛國淨土,就是要「一心一意地嚮往」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懇請」阿彌陀佛屆時來接引。曾經有人問我:「如果我沒有發願往生佛國淨土,到時候會不會往生佛國淨土?」我說:「當然不會嘛!就像是你從來都沒有申請要去哈佛大學念書,哈佛大學會不會無緣無故發入學通知給你呢?」

至於「深心發願」的具體方法,就是到寺院或者在自家的佛堂,面對佛、菩薩的聖像【註】:至誠懇切地告白,表達一心一意求往生的心願,祈求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西方三聖),慈悲攝受,屆時能庇佑自己「預知時至」從容準備,臨命終時能夠「身無病苦、心無罣礙、正念現前」,瀟灑而自在地捨報往生。【註】:不論是面對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或是觀世音菩薩的聖像皆可,諸佛菩薩的世界都有網路連線。

所言「行」者,就是要歡喜信受依教奉行,正助雙修,老實念佛。正修就是持名念佛,淨念相繼;助修就是廣結善緣,厚植福德因緣。每天虔誠持誦《阿彌陀經》、阿彌陀佛聖號,將自己畢生所有的善行功德都迴向佛國淨土,一心一意求往生,並且祈求能夠預知時至。誦經念佛的時候,最好還能夠觀想西方三聖慈悲放光加持。

念佛行者若欲求生佛國淨土,「信、願、行」的功夫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信念堅固」是「根基」,「深心願往」是「動力」,「正助雙修」是「方便與階梯」,而「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是往生的關鍵要素。若行者能夠切實奉行淨土三要「信、願、行」,能夠「資糧具足」,則決定往生佛國淨土。

一般人念佛,為何無法做到「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主要原因有二:一者、信念不夠堅固,即使相信佛言不虛、法門殊勝,但是對於自己能否往生,則抱持懷疑,也就是自信心嚴重不足。二者、願力不夠深切,對於佛國淨土「尚未」或「並不」十分嚮往,所以「正念」及「一心」的功夫自然無法到家。因此,「正念現前」與「一心不亂」的前提,仍然是在於「信心堅固」與「願力深切」。

行文至此,我要衷心地奉勸各位讀者:「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這一句古諺有很深刻的道理,大家不但要好好思考,而且最好能奉行。為人父母,當然更要認真負責地將自己的兒女養育、教育好,培養他們具備健全的人格,而且有能力服務社會,造福人群。但是,父母親對於兒女的責任,嚴格地說,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到了該放手的時候就要放手,否則兒女永遠都無法真正成長。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