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台灣農業的出路在科技

 |2018.04.14
1678觀看次
字級

以農業專業訓練、協助產業升級的「農民學院」,日前推出最新的課程。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度納入了電子商務與智慧農業4.0專業課程,包括智慧化生產、大數據分析等,以創造新農業。

日前開幕的「二○一八桃園農業博覽會」,也將「科技農業」列為主軸,展現以智慧科技為核心的台灣新農業魅力。新農業指的是促進農業轉型發展,創新台灣農業的價值。也是「五加二」產業創新研發計畫的一環。

從傳統農業,進階到以農藥和水利為助力的現代農業;如今再升級為農業4.0,是包含生物科技、大數據以及跨界整合的知識農業。從只靠天、靠地吃飯,到透過感測器、網路以及雲端平台的連結,讓農民能更精準、更及時地掌握作物的生長環境,讓生產流程更有效率,降低人力的作業負擔與生產風險,並進而提高產能、優化品質。

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從二○○八年至今,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例略為成長了零點二七個百分點,雖然幅度並不大,但成長的趨勢令人感到欣慰。

隨著人口成長,糧食的需求逐漸提高,估計到二○五○年時,人類糧食的需求將會增加百分之七十;然而,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耕地將會減少百分之十、甚至可能到百分之五十以上;據聯合國統計,氣溫每上升一度,玉米的產量將減少百分之七點四、小麥減少百分之六、大豆減少百分之三點一;再加上汙染日益多元,使得糧食的品管成為重要課題,傳統農業經驗,已難以應付當前農業的需要,因為大自然的變化已愈來愈難預測,所以農業終將走向智慧化的途徑。

據《農業生技產業季刊》調查,全球智慧農業的年複合成長率為百分之十二點七,亞太地區則更高達百分之十八點八,前景看好;特別是在大數據與物聯網加入後,以知識為平台的智慧農業、共享農業與循環農業,可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平衡產銷質與量的關係,可解決台灣農業季節性需求造成的資源閒置、少量多樣的資源需求零散,及小農無力負擔農業機具設施等問題,強化農業的競爭力。

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三成多,糧食風險高,加上市場小,易出現產銷失衡的狀況,造成價量暴漲暴跌。前一陣子因為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在春節期間連續休市的時間過長,就曾經引發產地恐慌。

地窄人稠的台灣更需要朝向科技智慧農業的發展。而台灣具充沛的科技創新能量,是朝向智慧農業發展的利基,政府應引導科技力進入農業,從環境監控開始,再透過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提升,讓農民可以更有效率地掌握農業生產的過程,幫助產銷建立及時且平衡的關係,讓台灣的農業可以從供應鏈管理邏輯進展到價值鏈的創造,也就是從生產導向走向消費導向。

台灣耕地面積有限,應透過新農業政策結合在地經濟的力量,創造出新的農業典範,也就是精緻農業。朝健康、樂活、高附加價值、高品質、高科技、具特色、精準、可取代性低等多個面向,這正是以小農為主的台灣,最好的選擇方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