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限塑與禁塑

 |2018.01.06
970觀看次
字級

新年新政策,行政院環保署於今年開始擴大「限塑令」,新增七大類,共十四行業禁止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違者最高將處六千元罰鍰。

十年前就開始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政策,針對公部門、私校、百貨業、量販店、超市、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等七大類業者為對象進行管制。有些業者確實執行限塑政策,甚者是禁塑,不再供任何塑膠袋,即使消費者要以購買方式也不提供可付費的塑膠袋,這些業者以連鎖速食業者和美式量販店居多。其餘的國內業者,仍舊會偷渡式的以有價塑膠袋式方式提供給消費者,其結果只是轉嫁給消費者,而未達到減用的效果。

今年開始擴大列管的行業為:藥粧妝美粧店及藥局、醫療器材行、家電攝影資訊及通訊設備零售業、書局及文具零售業、洗衣店業、飲料店業、西點麵包店業等七大類業者。細看這些行業別,原本就可以不用塑膠袋而以紙袋取代。用紙袋裝書、裝藥粧品就早有商店在使用,也不會有所不便。

台灣一年製造出兩百億個塑膠袋,預估此次新政策將可減量十五億個塑膠袋;就從第一天實施狀況來看,還是令人憂心,以飲料店為例,只是在商家店口貼著本店不提供免費塑膠袋,但是民眾還是可以用一元購買,則其結果只讓民眾埋怨轉嫁到其身上而已。

有些商家則是以高價購物袋來取代塑膠袋,則民眾依舊迫於現況只能埋單,最後家裡積了一大堆購物袋,也不知如何處置,甚者有些購物袋並非環保袋而是塑膠材質的購物袋,一樣是製造無法處理的塑膠汙染源,這對塑膠減量並無實質幫助,反而是製造了一些更難回收處理的垃圾。

行政院目前所採取的政策,依舊是以限塑為主,並不敢直接採取禁塑,此一差別會讓商家和民眾還是會認為塑袋是可以使用,只是要多花錢而已。特別對於商家而言,並未積極開發取代傳統用塑膠袋裝物的模式,反正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對他們也無影響;對於消費者而言,有錢好辦事,頂多就多花一兩塊買塑膠袋算了。

目前的限塑政策並無法有效改變商家和民眾不使用塑膠袋習慣,若真要達到減塑目標,必須以禁塑政策讓民眾無法用錢買塑膠袋時,方可能真正達到減塑,培養出全民不使用塑膠袋習慣。

政府應該積極規畫禁塑政策的配套措施,研發取代食品非塑包裝,尤其傳統市場占有一半塑膠袋使用量時,如何取代塑膠袋的使用,政府必須要求商家學習歐美先進國家的食品包裝保存方式,這些國家早已不使用塑膠袋,民眾也習以為常;可見無塑國家並非做不到,只是要如何去做而已。

目前在垃圾回收時,雖做塑膠分類回收,但並沒有針對塑膠袋做單獨回收,未來若能將塑膠袋以計費方式做單獨回收,則民眾將不會隨意拿塑膠袋回家,才能達到塑膠袋減量的真正目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