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苦得樂 化解生命的束縛

文/言唯鑫 |2017.09.10
2083觀看次
字級
《醒覺力:五感甦活×心性自在×面相人和》,博思智庫出版
痛苦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對於痛苦的認同。圖╱網路

文/言唯鑫

生命有種種煩惱,每種煩惱都是苦,然而每個苦後面,是人的欲念作為起因。

就是因為欲念帶來的是虛妄快樂,人追求之後,剩下的只有空虛與苦澀,但人總是明白,卻也不願意認清,就算欲念得到滿足,短暫享受快樂之後的事物。

有時欲念的追求,或許是一個階段的人生價值。

曾看過這樣的故事。

有位女性來到教堂,向牧師尋求解決內心痛苦的方法。

大約十年前,這位女性因為被人非禮,以至於十年間一直無法像一般人一樣的生活,甚至因為這個過去,而不願意與人共結連理。

每每想起當時的情況,就感到痛苦不已,並向親友們哭訴,身邊的人也盡可能安慰這位女性,但依舊無法安撫她的內心傷痛,更無法緩解她內心的恐懼。

腦海裡出現好幾次輕生的念頭,使她不得不向信仰求救,希望自己的求救能被聽見而獲得回應。

牧師:「十年前對方非禮妳幾次?」

女士:「一次。」

牧師:「在過程中妳有感受到美好的感覺嗎?」

女士:「非常不舒服(表情顯現出不悅)。」

牧師:「整個過程時間長嗎?」

女士:「牧師,你怎麼可以用這樣的話來問我,似乎這一切是我願意發生的。你有沒有同理心,我已經很難過了,我需要的是安慰與關懷。」

牧師:「在我看來,妳得放過自己,妳允許這些經驗不斷地打擾著妳,並長達十年之久。放下整件事,不要再去反覆回憶,將妳困住的是妳自己。」

女士抬頭看著教堂上的光,彷彿得到了救贖。在空間裡迴盪的聲音,是女士無法言語的道謝。

痛苦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對於痛苦的認同。

何苦樂苦不疲

也因為對於痛苦的認同,賦予痛苦價值,十年來身邊的人流露的同情,使這位女士每每都能夠得到慰藉,或許也得到很多層面的好處,一種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

痛苦並不會因為他人的同情或是慰藉而煙消雲散,事實更不會因此被消弭。

人們不斷地試圖將自己所感受到的傷痛,從他人身上索討愛與關注來平衡。時間久了,索討愛也成了一種習慣,當他人不再願意給予期待中的關心與注意時,人們開始用大道理或是強調自己是多麼受苦的悲劇主角,藉此施壓他人關愛自己。

雖然人心的善念,是一種慈悲。

畢竟除了當事者,誰都不需要擔負任何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日子久了,當初安慰自己的親友們,也因為感受到壓力而漸漸遠離。

苦與樂,是兩種不同的運作。

苦是因為外在情況加諸在自己身上,而你對這情況產生認同,賦予它力量。

樂是因為內在真實的流露,得到了相對地回應,這是一種純粹簡單的施與受的關係。

這是本能,就好像吃到辣椒時會想喝水舒緩。當人受苦時,就會找尋使其緩解的方法。

女士的境遇雖可感可嘆,但依循本能於外在世界上尋求解決之道,使她無法真正地看見事件本身,無法看見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實。

再多由關注與安慰而來的糖,也無法解決女士內心的苦難,而長時間索討愛的習性,成了判斷身邊的人是否愛自己的標準,最終只會苦上加苦。

感念深陷苦沼的人,唯一能感受到喜樂的來源,卻是建立在他人的良善之上。

這就是典型苦中有樂,所以樂苦不疲。

(摘自《醒覺力:五感甦活×心性自在×面相人和》,博思智庫出版)

作者簡介

言唯鑫

兩歲全身燒燙傷,醫生宣布無救,遇到貴人,奇蹟生還;九歲喜讀佛經,母親三十年長期茹素,經書是他最佳伴讀;十四歲嚴重車毀車禍,半空中三回旋,竟毫髮無傷;十九歲師承其父,勤學武術氣功拍打,學習至今;三十歲熱衷臉相心理及骨頭基礎和肌肉紋理,走向調理及數據解析研究。

處處恩典,心懷感謝;秉著以人為本,良心良善;著重生活智慧,轉念開運。信手拈來都是故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