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逛紙上市集 帶孩子體驗庶民生活

文/施佩君 |2017.08.27
5191觀看次
字級
張哲銘的最新繪本作品《菜市》、《夜市》,號稱「台灣版清明上河圖」,以移動視點,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長軸畫卷中,兩幅畫作均是以絹布為底材,利用墨、水彩、壓克力等媒材完成,原畫總長七百八十六公分。圖/張哲銘繪、步步出版提供
張哲銘的最新繪本作品《菜市》、《夜市》,號稱「台灣版清明上河圖」,以移動視點,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長軸畫卷中,兩幅畫作均是以絹布為底材,利用墨、水彩、壓克力等媒材完成,原畫總長七百八十六公分。圖/張哲銘繪、步步出版提供
張哲銘的最新繪本作品《菜市》、《夜市》,號稱「台灣版清明上河圖」,以移動視點,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長軸畫卷中,兩幅畫作均是以絹布為底材,利用墨、水彩、壓克力等媒材完成,原畫總長七百八十六公分。圖/張哲銘繪、步步出版提供

文/施佩君

張哲銘的最新繪本作品《菜市》、《夜市》,號稱「台灣版清明上河圖」,以移動視點,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長軸畫卷中,兩幅畫作均是以絹布為底材,利用墨、水彩、壓克力等媒材完成,原畫總長七百八十六公分。出版社很用心,以經書折特殊裝幀,保留原畫完整的長軸形式,也讓讀者可以依據空間大小選擇展開的頁數。如果想要整幅拉開欣賞,得先騰出超過三公尺長的空間──對小讀者來說,可是一大驚喜!兒子拿到書即迫不及待的到房間鋪展,還用很誇張的語調說:「這本書竟然比我的房間長耶!」

我帶著孩子從白天的《菜市》,看到晚上的《夜市》,發現好多事物是遠遠在他的生活經驗之外。例如酬神的野台戲。記得有一次路過雲林鄉下,剛好遇到廟口在搭戲棚「辦鬧熱」,在城市少有機會看野台戲的大人、小孩特地停留,從下午等到天黑,終於「扮仙戲」開演了。一邊是布袋戲、一邊是歌仔戲,我們還在兩邊跑猶豫不決時,突然音樂停了,再過一會兒,燈熄了,工作人員開始拆舞台。整個廟埕,只留貨櫃車改裝的豪華舞台上扭動的女體繼續熱鬧。播放錄音帶的扮仙戲,一動也不動的戲偶,孩子難掩失望。野台戲就像那些以「從前從前」開頭的故事,只能在想像裡搬演。

展現高度繪畫技巧

閱讀《菜市》、《夜市》,對孩子而言是新奇,對我而言卻是懷舊。他看被畫筆定格的人物如時下流行一鏡到底的「假人影片」,我則是跟著長長的畫走入卷軸迷宮,經歷時空之旅──小時候常陪母親上市場,兩手提著大大小小的紅白塑膠袋,不耐的聽著母親與攤販殺價,一邊張望著那些沒見過的玩具、糖果。而每周二的流動夜市是童年的期待,走一圈,能夠吃上一碗豆花、仙草冰,就覺得心滿意足。出現在《菜市》的小丑,揹著《兒子的大玩偶》電影看板,那是我童年少數進戲院看的電影之一,爆炸的壓力鍋讓我到現在仍餘悸猶存。

張哲銘雖然是以羅東市場為藍本創作《菜市》、《夜市》,但即使是不熟悉羅東夜市的人,也能被其中土地與人的對話所打動。畫中的人物,男女老幼,有不同的衣著,栩栩如生的動作表情,就像生活中與我們擦身而過,有著熟悉的元素卻從不相識的人們。

畫家更藉由各種活動、情節的穿插調整閱讀的節奏,增添戲劇性趣味,並在畫作背後以文字一一解說,如一位盡職的導遊。如《菜市》中的「甘蔗、西瓜與雞蛋的劇場」、「商店街風波」;《夜市》中「香腸伯和豆花夫婦」、「歌仔戲台」上快要掉下去的演員等。畫中,有台灣庶民生活的共通性,也有在地的羅東特色,例如攀樹猴群的身影、宣傳電影的小丑、籌畫中「老人醫院」宣傳片的拍攝,其中拿著導演板的人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面熟呢?這些元素被作者以謎語的形態加入,成為豐富多采的細節,不僅充分表現畫家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繪畫技巧,也讓閱讀有無窮回味。

地方特色的晝與夜

說到這裡,不知讀者有沒有注意到,出現在畫裡的摩托車加裝了擋風鏡。我小時候常見到這種機車,後來有了全罩式安全帽,幾乎沒再見過。讓我一度懷疑作者畫的是幾十年前的市集。後來無意間在網路上搜尋到一篇討論文章,原來在宜蘭當地擋風鏡仍是普遍配備,大概是與宜蘭雨多、農田多(飛蟲多)有關,甚至有網友列出宜蘭人才有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機車會裝擋風鏡」,這樣的地方特色,若不是作者蟄居羅東夜市旁多年的親身體驗,恐怕很難入畫。

《菜市》和《夜市》的長軸同時拖曳著時間與空間,兩本書合讀,則是一個地方晝與夜的完整風情,有疏有密,有繁有簡,有動有靜,有聚有散,是庶民生活的真實樣貌。畫作是靜止的,如小鎮生活的慢,因為慢而踏實,因為慢而期待;畫作是無聲的,如土地的靜默,小販的吆喝聲、民眾的喧鬧聲全被吸納。慢慢散步在這無聲的喧鬧中,充分感受庶民生活的活力,或許再加點市集的氣味會更完整,今天就帶孩子去逛逛菜市、夜市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