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情廣場 允許自己不完美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2017.08.09
2069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阿娟來信:

我是一個對自我有很高要求的人,那種不甘心、不服輸的個性,讓我在工作上很拚命,絕不允許事情在我手裡搞砸,但與其說是對工作的敬業、責任感,更確切來說,那種不允許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背後,與我內在的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害怕被評價和不被認同,我逼著自己必須盡到一百二十分的努力,來維持自己心目中八十分的水平,好似唯有如此才能免去否定的聲音。

踏入職場一年以來,這樣的價值信念讓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隨時都處在緊繃的狀態無法好好享受工作,我到底該如何才能在工作中感到自在?

鄭淑錚心理師(英國心理諮商與治療學會資深心理動力學派心理師)解析:

阿娟敘述問題的觀點,很清楚地呈現出一幅畫面: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比別人更努力,否則就會被別人否定,認為我不夠好,因此我不能休息。我們彷彿看到一匹被恐懼所驅使而不停朝自己揮鞭的馬,鞭子落處都是內心那些「不被認同」的否定評價,只有不停地做才能免除恐懼威脅。而這也符合了佛洛伊德所謂的「肛門型」人格特質(學會控制自己的肛門肌肉後,就不必再因排泄穢物而受到大人責罵),以更多的自我控制來避開環境中的潛在危險。

二到三歲的小小孩正在發展各部分肌肉的協調能力,他們從每一個小小的進步中得到誇獎,同時發展出「要或不要」、「反抗或順從」的主體感,此時如果處於過度權威的教養環境,小小自我進入下一個階段將面臨更複雜情境。因為三到五歲的孩子很清楚環境中存在著競爭對手,他必須以某種方式來爭取更多的愛,這時他會很自然地和兄弟姐妹作比較,並逐漸形成自我的認知架構:什麼樣的行為或結果,才會贏得父母與外在世界的認同。而為了不要成為沒人疼的小孩,他往往會加倍努力表現,形成「不允許自己做不到、做不好」的個性。

理論上,一個「不甘心、不服輸」的孩子,理當因好的表現而得到肯定、擁有自信,但這卻和阿娟內在低自尊的體驗相矛盾。我們不免好奇,她在更早的階段發生了什麼事?

幼兒從出生到學步階段,生命的主題是「依賴」與「餵食」,因無法操控環境與自己的身體,嬰兒的內在自我感與母親是混同無界線的。當嬰兒有需求而媽媽不在時,體驗到的是「自我感」即將消滅,於是會用哇哇大哭、拳打腳踢來對抗不可承受的威脅;而能適應並承受嬰兒哭聲的壓力,在適當時候餵食、換尿布或哄睡的媽媽,會以相對放鬆的步調協助嬰兒調適接受暫時的分離,慢慢了解到媽媽一定會再出現,形成安全的依附關係。其中,嬰兒將母親內化為自己、自我撫慰的現象,在「依附治療學派」稱作「內化物件」,它協助幼兒處理分離焦慮,長大後因此得以獨處自娛,而不用以不停地工作來填補自我價值的虛空不足。

許多人都有重新找尋自我的經驗,畢竟早年的成長環境未必理想也不能選擇。建議可以給自己一些時間,帶著好奇、開放且沒有預設目標、不加任何批判的心情與自己相處,就好像是一趟旅程,而「自己」就是被探索的對象;同時借助新的經驗,如瑜伽、靜心、肢體或藝術創作、園藝接觸等等五感體驗,來與陌生的自己相遇,尋找生命中久違的驚奇。

生命舞台上的競技,也需要舞台下的駐足欣賞;容許別人也能贏,才是真正的生命贏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