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台灣文學故事1978】剪除與補綴

文/林妏霜 |2017.08.07
2086觀看次
字級

文/林妏霜

一九七八年,鄉土文學論戰暫且「結束」。兩方各自拾執話語,集結出版關乎「眼前話題」諸文,由彭品光編《當前文學問題總批判》呈顯反方立場;四月則由尉天驄編成《鄉土文學討論集》。

這些一一被收錄的發言與發文,各自爭相詮釋與表述,詰問對方無法拼整的「鄉土」全景。語句裡有縫隙、有差別、有不良的截斷與轉譯、有被提及的人們日後的婉拒,當然也有指責與存心的矯正。這些被區別化對立的,即便被完整還原時代的脈絡,還是能感受其背後所遮蔽或擱置的種種,或許也永遠延宕了真正得以進入核心的討論。

話語的確歷史性地被生產出來了,宛若也構成了執筆之人「所有的自己」,然而,有些猶疑尚被「人人心中都有小警總」的時代封存,實則無法動用更精確、更屬於「自己的」詞彙。

但這無法泯消已經被打開的路徑,想聽清儘管細微但仍存在的聲音,也追問起「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李雙澤,一九七六)

一九七八年,由高信疆主持的第一屆時報文學獎,以小說與報導文學為徵文獎項。小說首獎由詹明儒〈進香〉獲獎;優等獎是洪醒夫〈吾土〉,同年出版《黑面慶仔》;推薦小說獎則是宋澤萊〈打牛湳村〉,亦在同年出版同名系列小說。後兩位時常被評論標誌為當時「鄉土書寫」的「承續者」。

而「前行者」楊青矗,還持續地在兩大報「直直地寫,粗粗地寫」,或如他回顧形容的:在戒嚴時代「驚驚地寫」。他書寫關於女性勞動者故事的「外鄉女」系列,卻在初篇文章刊出後,拒絕前往警總說明創作動機,便被告知往後不允刊登,而轉往雜誌刊物發表。

他在小說裡勾勒勞動者形貌,揭露不合理的際遇、體制與酬雇條件;書寫那些權力邏輯,以及被干預與收盡的生活。其中《工廠人》(一九七五)、《工廠女兒圈》(一九七八)、《廠煙下》(一九七八)合稱「工廠人三部曲」。

一九七一年其首部小說《在室男》出版,故事關於「都市化,如何摧毀一個(純潔的)少年」,書末後記:「這些人間的煙火時時鬱積在我的內心。」一九七九年他因美麗島事件繫獄,被判處四年二個月,作家王拓判處六年,只能在獄中書寫。

有被剪除的人生,也有該補綴的故事。

一九七八年八月,鍾肇政接編了《民眾日報》副刊,試圖支持與給予省籍文友最大的發表傳播園地,他也親自譯介如跨語作家龍瑛宗的長篇小說《紅塵》,即便後來因「民眾反應不佳」而中斷連載。

同年十月,瘂弦所接編的《聯合報》副刊,舉辦「光復前的台灣文學座談會」,邀集戰前作家回顧歷史,但對於剛剛「過去」的論戰發言,則被主席回以「已告一段落,我們不必再加以討論」摺疊進去了。十一月,亦開始刊載轉譯日治作家作品與評論。

彷彿突然感受到過往的缺席。

研究者認為這些「光復前」的翻譯、整理與全集出版,始因論戰過後產生了縫隙,「提供了重新認識台灣的歷史條件」。

同年,另有一場關於「文藝批評的爭論」,或許亦可沿著這個「縫隙」裡的路徑辨識。

同樣因《聯合報》的新聞,將原本只落處在《影響》雜誌裡幾頁的評選,重又掀起波瀾。記者金琳曾有「你虹我也虹你飄他也飄,影壇怪現象片名太朦朧」的報導,後以「六十六年十大爛片」為題,針對所謂「知識分子不看國片」的現象加以質疑,繼而引發不同論辯。

這是老《影響》電影雜誌(一九七一—一九七九,共二十四期),因發行公司倒閉,經過九個月的停刊後,重新發行的第十七期「革新號」,編輯李道明、張毅、王俠軍、林銳等同仁,不盡同意中國影評人協會每年選出的「佳片」,因此改選「最佳爛片」,頒以「鏽盒獎」,以嘲諷的文字,對看似公正的電影評論「嚴肅」針砭。其中《新紅樓夢》與《法網追蹤》同列第一,而中影出品的電影共占四部,讓片商不得不重打廣告以抵銷爛片印象。

《影響》曾在登記時被新聞局經辦人員追問「你們要影響什麼人?」在創刊詞裡寫下:「《劇場》的煙飛,《設計家》的雲散,都是我們的前車,但難道我們從此不奮鬥嗎?」這些都是他們企圖的連結與植根。

電影迷徒擠挨在私密放映間,珍視在黃色電影裡看見被剪除的片段,爭相走告,南下看片,在「插片」裡尋找失落的寶物;渴求在世界的移動中,抓取自己的故事,形成索引。除了翻譯理論、建構美學,台港電影的論述與革新、國片座談會、電影圖書館、電影教育、電檢制度,種種催促與缺漏的指陳,原來就是《影響》以文字持續溝通的議題。

但爛片事件的擴大,也招來諸多「關切」。李道明回憶,警總接到了密告信,差點被抓去關,後不免因上級壓力「自我檢查」。第十八期的影評被要求拿下,儘管已坐困愁城,他們還是試圖微力抗擊,寧願磨平已做好的版面,就這樣留下了一大片的空白。

這又是一個留白與留下自己的見證復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