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每日一善

文/依來法師 |2017.06.25
5996觀看次
字級
「人之初,性本善」是與生俱足,「善」代表著純潔與真誠,「善」伴隨著我們一起快樂的成長。日行一善就是把善念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即義不容辭伸出友善之手,給予溫情與力量。 圖/人間社
依來法師 圖/人間社
響應澳洲清潔日。圖/陳敬萱

文/依來法師

「人之初,性本善」是與生俱足,「善」代表著純潔與真誠,「善」伴隨著我們一起快樂的成長。日行一善就是把善念存在心中,遇到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時候,即義不容辭伸出友善之手,給予溫情與力量。日日行善,人人存善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有無限的妙用,在「給人」中,彼此都歡喜活絡互動往來,在職場、社會上必定安樂祥和。

日行一善,即每天做好事,佛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教的精神「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因善小而不為,哪怕是小小的善行,也可以聚沙成塔,成就大事。佛經有一個典故,有一天阿難跟隨佛陀到城裡托缽乞食,在途中遇到一群小朋友在玩泥沙,用泥沙來堆砌宮殿、倉庫及五穀。其中有一個小男孩看到佛陀遠遠走過來,內心自然流露出恭敬,他歡喜的用五穀來供養佛陀。佛陀慈悲地彎下身來接受供養。佛陀吩咐阿難道:「你就用這些泥沙來塗抹我的房舍吧!」佛陀告訴阿難:「剛才那個小孩,以歡喜心布施泥沙,這樣的功德,在我涅槃一百年後作為國王,也就是阿育王。」他護持三寶,廣設供養,分布舍利遍滿閻浮提,興建八萬四千塔。阿育王因過去世的善根善舉,以恭敬、歡喜的心供養佛陀,那怕是泥沙也能得到一個善果。

所以,星雲大師告訴我們,行善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天天行善是每天的生活修行,好習慣的養成。每天二十四小時中,只要善於利用時間,自然生活充實,累積眾多的福德善因好緣,人之善心,乃本分,是平常心。《雜寶藏經》:沙彌因慈心悲愍而拯救螞蟻性命的緣故,不因七天之後往生,而獲得長壽的果報。《大愛道比丘尼經》有四句偈:「生時不學,死當入淵;有財不施,世世受貧。」是在勸勉我們,人生際遇稍縱即逝,一眨眼就過去了,因此要把握及時行善。

簡而言之,大師一向推動慈悲待人,實踐三好,勉勵佛弟子端正身心,知書達禮,當不請之友,多說yes少說no,時時與人為善,從善如流,每一個當下都在結緣,種植自己的福報因緣,這是最好的佛光人風範。如《大寶積經》云:「身常行慈,不害眾生。」多行慈悲之事,不但能幫助別人遠離困難,也能提升自己生活的質量。

童子軍的名言是「日行一善」;身為一個佛教徒,也應該要有「日行一善」的願心,不管起心動念,或者舉手之勞,都是善行的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雨積多成湖,川河匯流成大海,積少成多,積沙成塔之道也。因此,我們時時提起正知正念,發起善心,實踐力行,鼓勵安慰,給人信心;點頭問好,給人歡喜;隨口功德,給人希望;舉手之勞,給人方便,這都是用心可做的善事。養成習慣,內外一如,必定能為生活帶來無限的和樂光明。大師告訴我們:

第一、每天做一些慈悲的事。做好事,舉手之勞功德妙,服務奉獻,就像滿月高空照。

第二、每天說一些歡喜的話。說好話,慈悲愛語如冬陽,鼓勵讚美,就像百花處處香。

第三、每天發一件利人的願。存好心,誠意善緣好運到,心有聖賢,就像良田收成好。

第四、每天讀一些益智的書。閱讀,讓我們幸福,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讀悟一些緣,讀懂一顆心。

日行一善,學習「福慧雙修」、「悲智雙運」的精神,才能自利利他,廣度眾生,共勉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