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觀念 孝的耐磨係數有多高?

文/簡依亭 |2017.05.15
1628觀看次
字級

在華人的世界裡,對「孝」的看重,表現於外可以是父母下達指示時的「服從」,或是是父母身患重症,無力自處時的「全心全力照顧」,因此子女面對父母長年臥病在床或是失智等重症,多數選擇與兄弟姐妹輪流照顧;若是手足無心共同分擔或是獨生子女,只能由自己全部攬下,為「孝」一字,盡子女之本分。

幸運者,手足間不分你我同心協力照顧父母,不因為自身生活所帶來的不便與煎熬而埋怨,只因他們是養育自己的父母;然而現實是,無怨無悔的完美親情,在真實世界裡是少之又少。面對殘酷的現實,人性往往不加掩飾地表露,或是為其帶來的不便抱怨不斷,或是為了撫慰自己與妻子的負面情緒,爭奪父母財產的劇情隨之上演,親子關係無情地演變成利害關係。

父母身為被照顧者,有的思緒清晰依舊,有的則否。思緒清晰者,可以清楚感受到身體的不適與帶來的痛苦;思緒不清者,按病症表現,可能轉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以往的模樣。而子女身為照顧者,面對父母因不適而表現出不理智的行為時,只能施以管束與保護;但父母卻視其為忤逆,進而表現出更不理智的反抗行為。如此互動模式日復一日,子女之孝心,最終往往轉為怨念。

守著「孝」的傳統觀點,認為將父母送往養護機構就是「不孝」,即便子女已拋棄此種傳統觀念,但因難以克服他人異樣眼光,最終還是走回「以怨守孝」的枷鎖。子女為了塑造外人眼裡與自己理想中的「孝子孝女」形象,父母為了保有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分量,彼此固化,逐漸將「孝」磨得越來越薄,薄到透光,透到刺眼,最後只剩一吹即飛的粉末,淡如空氣的存在。

與其如此,何不試著反轉傳統,放下「把父母送往養護中心等於不孝」的觀點,讓身懷重症的父母獲得專業的照護,減少子女照顧父母時伴隨而來的爭吵與身心壓力,同時也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與手足之情,讓養護中心成為維持永恆孝心的一種選擇。

別一再試著想反證「久病無孝子」這句老話,因為代價實在太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