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故事】和洋歷史建築──孫運璿紀念館

文與圖/丹青 |2017.01.24
2404觀看次
字級
民國一○三年十月三十日,路經台北植物園旁巷子,遇到「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正舉行開幕典禮。圖/丹青

文與圖/丹青

民國一○三年十月三十日,路經台北植物園旁巷子,遇到「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正舉行開幕典禮。

進去參觀後,驚喜台北市區竟有如此雅致的和洋混合建築,又有幽深寧靜的庭園,乃成為此處的常客。常到此參觀藝文展覽,或聆聽文學朗讀(《聯合報》副刊「星期五的月光曲」 朗讀會,就在此舉行),或在紀念館附設的「藝文小客廳」,吃商業午餐、喝杯咖啡。有時,「藝文小客廳」外面樹下木棧廣場,還舉辦戶外音樂會呢!

如今,「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已落成兩年多了,但前身的歷史卻已近百年了。一九二○年代,日本政府在此區域建設台灣銀行的日式官舍,就包括現在的紀念館在內。

光復後,政府接收這些日式宿舍,其中,省府財政廳長任顯群、外交部長黃少谷、國防部長顧祝同將軍等,都住過紀念館的前官舍。一九七八年,行政院接收此官舍,加建洋式房子,成為和洋混合的行政院長官邸;孫運璿院長於一九八○年遷入,直到二○○六年逝世,都居住於此。

孫院長逝世後,台北市政府一方面感念孫院長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一方面覺得此和洋混合建築,乃台北市所罕見,乃定其為台北市歷史建築,並籌建「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開幕後,委由工研院管理、經營。

紀念館裡面,除展示孫院長的生平事蹟、手稿、遺物外,二樓也配合工研院,有各種科技、人文展覽。但我最欣賞的是一樓那座所謂「決策之隅」的小書桌,不僅顯示昔日為官者的簡樸生活,也呈現孫院長在此深思國政決策,創造國內經濟發展奇蹟的歷史過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