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story 44 巴拉卡特 化悲憤為力量 用行動對抗仇恨

文/楊慧莉 |2016.11.26
2540觀看次
字級

與人為善,世界太平。可惜,人類文明尚未進展到這一步。人因為私心,而有了分別心,對不同於自己的「他」類心生芥蒂、偏見甚至仇恨。美國,向來以族群的鎔爐自豪,去年稍早一場行刑式的槍殺事件玷汙了此美名,也讓穆斯林移民的生存蒙上了陰影。受害者家屬巴拉卡特儘管痛苦難當,決定勇敢站出來,為終止世間仇恨盡一己之力。

青天霹靂
當摯愛 霎時化烏有

蘇珊.巴拉卡特(Suzanne Barakat)擁有北卡羅來納大學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就讀於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二○一四年成為醫師,任職於舊金山的一家醫院。

雙喜臨門大好年

對於巴拉卡特而言,二○一四年充滿美好;先是正式成為醫師,開展新的人生;年底時,她二十三歲、六呎三吋、熱愛籃球的弟弟完成終身大事。

結婚當天,手足感情甚篤的弟弟請姐姐幫他梳個漂亮的髮型好拍照。婚禮現場,新郎和新娘共舞。巴拉卡特看到弟弟眼神中流露出愛意,而即將過門的弟媳幸福洋溢,她備受感動,走到禮堂後方喜極而泣。不久,音樂停止,弟弟奔向她,擁她入懷,對著她說:「姐,因為有妳,才有今天的我,謝謝妳為我做的一切。我愛妳!」

一個月後,巴拉卡特回家探望,也想聽聽弟弟對新婚燕爾的感受,只見弟弟露出大大的笑容說,「我很快樂,我好愛她,她真的是一個好棒的女孩。」

當時,姐弟倆坐著,即將變成一個有為青年的弟弟看起來自在而快樂。接著,巴拉卡特起身、深吸一口氣,看著弟弟說:「我為你感到驕傲,此刻尤是。」弟弟後來給姐姐一個擁抱,並道晚安,但誰也沒料到這卻是最後一個擁抱。第二天早晨,巴拉卡特沒叫醒弟弟,就返回舊金山的工作崗位。

執勤時接獲噩耗

十天後,巴拉卡特在舊金山綜合醫院執勤,突然接獲一些模糊的致哀訊息,當下她摸門不著,回叩父親,父親口氣平緩地表示:「你弟的社區發生槍擊事件,那兒封鎖了,我們就只知道這些了。」

巴拉卡特掛掉電話,趕緊上網搜尋。當她打上「教堂山的槍擊事件」關鍵詞時,結果跳出的其中一個訊息讓她看了心有所感:「三個人被擊中後腦,當場斃命。」

當下,她跌坐在醫院的地板上啜泣。之後,她哭紅著雙眼,呆滯而頓失方向地回到家鄉。當她走進有著童年回憶的家,看到父母,隨即哭倒在他們的懷裡。然後,她上樓到弟弟的房間尋找他的蹤跡,只見空蕩蕩的房間,弟弟再也回不來了。

璀璨生命遭折斷

三名被槍殺者,一位是巴拉卡特的二十三歲弟弟,成績優異的北卡羅來納大學牙科系學生;另一位是她的二十一歲弟媳,最近也夫唱婦隨地念同一所學校的牙科系;還有一位是她弟弟的十九歲小姨子,正就讀建築工程學系。

這三位青年平時都樂善好施,投入地方和國際性襄助無家可歸者和難民的社區服務計畫,包括準備前往土耳其幫助那裡的敘利亞難民義診牙齒。

然而,這三條前途似錦、未來將大有可為的生命,卻在多發子彈無情的槍響下,戛然而止,再也無法開花結果了。

挺身而出
呼籲正視仇恨意識

警方的調查和驗屍報告,還原了命案發生的景況。當時,巴拉卡特的弟弟下課回家,小姨子已跟妻子在家等候他回家一起用餐。當他們才要吃晚餐時,聽到有人敲門,於是弟弟去開門,敲門的人是他們的鄰居,這人不由分說地就對弟弟開了多槍,之後又追著屋內的兩名女子近距離開槍,出了屋子後又對著弟弟補了多槍。歹徒形同行刑式的做法,幾乎槍槍斃命,殘忍至極,令人咋舌;更諷刺的是,處決地點竟是一般人視為最安全的家。

還原事情的真相

槍手殺紅眼後就向警方自首了,聲稱自己因為一起停車糾紛殺了三個孩子。警方後來對外的說法也呼應歹徒的說詞,而未去質疑地做進一步的調查。於是,媒體二十四小時內的報導也以「停車糾紛」評述此命案。

但事實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停車糾紛或其他口角。真相是歹徒已經騷擾三個受害者多時,包括敲門、多次亮出他的手槍。他的臉書上多次張貼反回教的言論。弟媳尤其感到威脅,她剛搬進此社區時,這人就曾對她和其母說「不喜歡她們的樣子」。

當時,弟媳的母親還要弟媳善待此鄰居,等熟了,就會知道她們的為人了。對此善意的回應,巴拉卡特感嘆:「我想我們都對仇恨麻木了,從未想到有一天它會演變成致命的暴行。」

胞弟愛語給力量

命案發生後,巴拉卡特一度坐在弟弟的床邊,傷心不已,想起他說過的一句話而精神為之一振:「因為有妳,才有今天的我。」當下,她決定化悲憤為力量,挺身而出,不能讓家人的死被邊緣化成一樁微不足道的地方新聞。他們遇害,是因為其信仰、因為他們選擇戴在頭上的那塊布,即因為他們明顯的穆斯林身分。

最讓巴拉卡特生氣的是,如果今天角色對調,是某個穆斯林以行刑的方式槍殺三個白人學生,一定會被說成是恐攻事件,而非某個精神異常者因停車糾紛而被惹毛的單一事件。

諸多不公不義讓巴拉卡特覺得必須站出為家人發聲,於是她做了自己當時唯一知道的事:在臉書上廣發訊息給所有她認識的人。

開記者會引注意

幾個小時後,她家擠滿了親朋好友,有二十幾年媒體經驗的鄰居尼爾也來了,提議要幫忙在地方社區中心辦一個記者會。「就告訴我時間,我來召集所有的新聞電台吧。」尼爾伸出援手。

尼爾幫他們打點一切,這是當時身處慘境的巴拉卡特家所無法自己辦到的。巴拉卡特穿著前一晚未換下的醫院工作服上場開記者會,槍殺事件後的二十四小時內就上了CNN電台接受主播古柏(Anderson Cooper)的專訪。

第二天,包括《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在內等大報都報導了這起重大謀殺案,讓巴拉卡特家得以拿回主述權,呼籲大家正視這股反穆斯林的仇恨意識。

以義制暴
集結眾力 對抗仇恨

回想這樁悲劇慘案,巴拉卡特發現早有跡可循,倒不是事先知道歹徒的謀殺企圖,而是美國境內所瀰漫的恐伊斯蘭、反穆斯林情緒。

走在街上,穆斯林人常遭到不友善的鄙夷。面對歧視,穆斯林移民多半只能忍耐,並微笑以對。當時的美國總統參選人川普甚至發表「禁止穆斯林移民和難民進入美國」的種族歧視當選政策。

打破沉默去偏見

悲劇發生後,巴拉卡特回到工作崗位。有一次,與一群醫師在醫院巡房時,有位病人指著她說「聖伯納迪諾」,言下之意是她跟近期發生於聖伯納迪諾的恐攻事件有關。

當時,巴拉卡特已因人們的恐伊斯蘭情緒失去三位家人,且主張要展開對付微攻擊的計畫。不過,面對病人的指責,她覺得羞辱、難過,卻無言以對。

幾天後再次於巡房時遇見此病人,病人的氣焰更囂張了,直接看著她說:「你們的人殺掉洛杉磯的民眾。」

她原本的反應是沉默,但隨即發現必須為自己說些什麼,於是就坐在病人床邊,輕聲細語地問她:「我除了仁慈待妳、悉心照顧妳,有對妳不好嗎?」

病人聽後,頭低了下來,知道自己說錯話了,然後當著大家的面道歉說:「我不該這樣說的,我是墨西哥裔的美國人,一直受到人們的善待。」

巴拉卡特不禁感嘆:「生活中,我們多少都經歷這種微攻擊。奇怪的是,不管是因我們的種族、性別或宗教信仰而遭此對待,我們路見不平,卻都靜默不語……我們都不認同這種偏執,但目睹了,卻沉默,因為覺得不舒服。」

同仇敵愾靠聲援

不過,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巴拉卡特認為,代表已經站在正義的友方,只差沒站出來表達自己的立場,但表達立場卻又是這麼重要,「至少可以談論,因為暴力和仇恨的滋長絕非一日坐大,馬丁.路德,金恩就說過『到最後,我們記得的不是敵人說了什麼,而是朋友的沉默』。」

儘管美國社會目前仍充斥各種偏見,但讓巴拉卡特甚感欣慰的是,已經有愈來愈多人加入聲援抵制仇恨的行動。

舉例而言,鄰居尼爾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予專業的協助,表達自己的盟友立場;本身為基督徒的非裔美籍政治學副教授霍金斯(Larycia Hawkins)戴起穆斯林女性的頭巾「希賈布」(hijab)上課,抗議「尖酸刻薄」的反穆斯林言論,卻遭到所任教的私立福音教派學校惠頓學院懲處,強制她休假,讓她憤而轉往維吉尼亞大學高就,鑽研多元主義、種族、信仰和文化議題;綜合性網站「Reddit」的創辦人之一歐哈尼安(Alexis Ohanian)聲援一個十五歲穆斯林女孩鼓勵大家戴頭巾的任務;《動態時報》 (Women's Running)雜誌的總編讓穆斯林的頭巾首度出現在雜誌封面。

以上行動具體地表達了學術、科技和媒體人對穆斯林朋友的聲援,讓巴拉卡特銘感五內。她表示,或許有些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善舉,卻有助於還原穆斯林族群正常而人性的形象,將之視為「同路人」而非「他者」。

巴拉卡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路見不平,挺身而出,聲援遭不公對待的弱勢者。她知道再多的行動也換不回失去的親人,但她相信集結善力,就能遏止仇恨的悲劇繼續上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