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生死輪迴觀的現代探索與解讀(三)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2016.09.04
216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古希臘文化中早已存在輪迴思想的經典證據

柏拉圖是蘇格拉底(Socrates, 470~399 BCE)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322 BCE)的老師,他們祖孫三代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史稱「希臘三哲」。柏拉圖還創辦了著名的學院(Academy,又稱柏拉圖學院),他的著作大多以對話錄的紀錄形式呈現,其中《理想國》(Republic,又譯為《共和國》)是柏拉圖在大約西元前三八○年前後所寫成的作品,共分十卷,其篇幅之長僅次於《法律篇》(Laws)。

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以蘇格拉底扮演對話的主角,與不同的雅典人與外邦人進行對話,主要是在探討政治科學,對後來的學者有鉅大的影響,成為政治學領域的基本經典。對話的內容關心究竟什麼是「世事的道理」?探討的領域包括了經濟學、政治社會學、政治哲學、倫理學、正義及知識。上述這些領域都是從研究正義之性質的角度而作思考,換言之,對話的中心問題就是:「什麼是正義?」從這個基準點出發,柏拉圖希望能(通過蘇格拉底)建造一座理想的城市,這個城市的司法理論是完美的。

極有趣的是,柏拉圖居然以《爾的生死箴言》(The Myth of Er)這個傳奇故事作為《理想國》一書的結尾和結論,這個故事描述了宇宙和來世,極大地影響了西方宗教,哲學和科學思想的許多世紀。

故事的開始,是一位名為「爾 (Er)」者(潘菲利亞「地名」的Armenios的兒子)戰死沙場。在他死後十天,當有人來清理戰場及收屍時,爾的屍體仍然未腐化。兩天後,他從準備火化屍體的柴堆上復活,並且告訴世人他的死後生命之旅,包括輪迴轉世以及星界天體的敘述。這個故事所蘊含的理念是,在人死亡之後,有道德者受到獎勵和不道德者得到懲罰。

在對話中,蘇格拉底介紹爾的故事之目的,是為了向他的提問者——格勞孔(Glaucon, 柏拉圖的侄子)解釋,靈魂一定是不朽的,不可能被摧毀。蘇格拉底告訴格勞孔《爾的生死箴言》,是為了解釋,我們所做出的選擇,以及我們所開展的人格特質,將會影響死後的後果。

在《理想國》卷二中,蘇格拉底指出,即使是神明也可能被聰明的騙子被唬弄,這些騙子表現得很正直,但其實他們的靈氣(psyche)是歪曲不正的。以至於眾神會歡迎虔誠而虛假的「人民的人」,卻拒絕和懲罰真正剛直卻被誣告的人。

因此,在《爾的生死箴言》中,眾神將那些虛假的虔誠者以及那些在道德上都違反常規的人都送去選擇下一世的生命。可是當他們後來選擇了當暴君的人生時,這些人的真實性格才暴露出來。那些人在選擇他們的來世生命時,所欠缺的正是唯有哲學家才能夠給他們的:智慧,正義,勇敢和節制——絕不是這些美德的外表幌子,而是這些人格特質的真正內涵。

無論生命如何對待一個人,或是一個人用各種方式變得多麼成功、有名或有權,或者如《箴言》中所說,無論一個人經歷了多少暫時的天堂果報或地獄懲罰,這些美德

將始終會成為一個人的優勢。真正賢德的人是偉大心靈的人,這個人擁有“eudaimonia”,也就是「完全的真性流露」。在《爾的生死箴言》裡,我們得到的啟發是,哲學理念可以開啟智慧,以破除獎勵和懲罰的迷思與惡性循環。

在柏拉圖的另一篇著作《斐多篇》(Phaedo)中,柏拉圖讓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在死亡之前——說道:「我堅定地相信,確實有『來生』這樣的事情,而且那樣的生命是從死亡裡綻放出來」。然而,同為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Xenophon, 430~354 BCE)沒有提到蘇格拉底相信輪迴,一般認為柏拉圖可能已經直接採取了畢達哥拉斯或「奧菲斯教」(Orphism)的概念,而系統化了蘇格拉底的思想。

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思想與轉世之間的關聯,在古代西方的經典中是普遍被接受的,我們可以在柏拉圖的其他對話錄中,看到這樣的影響,例如在《費德魯斯的戰車寓言》(the Chariot allegory of the Phaedrus),在《美諾篇》(Meno),《蒂邁歐篇》(Timaeus)和《法律篇》(Laws)中,有不少相關的神話和理論。靈魂,一旦脫離了身體,將花費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在「理型國度」(Form Land, 參見《理想國》的「地穴寓言Allegory of the Cave)裡,然後再攝取另一個身體進入來生。(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