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時間 如何把這個世界移交給下一代?

李碧華 |2016.09.03
852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與談人

清華大學科法所所長 范建得

前政務委員 馮燕

中央大學教授 沈建文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長 盧秋玲

Q

具有解決社會問題為宗旨的社會型企業,如何成為新一代創業的機會點?

A

未來世界人口快速增加,到二○二五年,有可能達到一百二十億人口,但傳統經濟型態卻因為機器人取代人力,要達到零失業率,只能透過創業精神來解決,而不是年輕人到外面無目標的找工作。

新一代年輕人不會只是追求財務成功、經濟成就,他們因為科技連結全世界,視野不同,事實上他們並不一定喜歡當公司的CEO。因此具有解決社會問題為宗旨的社會型企業,應該是新一代創業的機會點。

所有的社企創業計畫須經過信託的專家團隊篩選、訓練、建立標準,一旦開始營業必須每天用手機簡訊報告營業狀況、每周有業績報表,每月還要報存貨、現金餘額等,用同步方式coaching創業者、信託的團隊實施onsite 及offsite監控,確保創業者注意各種經營風險,適時提出補救措施包括再融資等。

Q

如何讓年輕人成為創業者,讓他們能自由夢想?

A

過去的企業只有一種類型,以賺錢為目的。年輕人沒有選擇,只能去找工作,由窮人銀行借戶的第二代開始成立social business fund 提供創業基金。年輕人被老闆決定命運、喪失自己,是一種恥辱。應該要設計一套方式,讓他們能自由夢想。我們一致鼓吹年輕人不要再被「找工作」綁住,這是上個世紀的觀念,二十一世紀應該是選擇自己的工作創業的時代!同時,這一代的社會精英要思考:「我們如何把這個世界移交給下一代?」

Q

社會型企業的做法跟資本主義創投育成那裡不一樣?

A

有別於西方教育總是集中焦點在事上,談成功的策略、成功的模式、花很多時間在訓練成功的本事,把事業當成菁英的事,社企卻總是逆向思考,人人都可創業,協助他們去掉失敗的可能性!

窮人就像種在盆栽中的種子,種子放在盆栽內長不出大樹,這不是種子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土壤。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