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出路

 |2016.07.12
2021觀看次
字級

根據農委會畜牧處、農糧署、漁業署及林務局彙整各地方政府查報資料所做的調查顯示,到昨天的統計,尼伯特颱風造成全台的農業損失金額已逾十億元,其中以台東縣的七點三億元最多,占全部農損的七成三,主要的受損作物是釋迦,業者估計,台灣民眾今年恐怕吃不到釋迦了;其次還有香蕉、薑及枇杷等損失也很嚴重;屏東縣和高雄市損失也都超過一億元。

行政院長林全九日視察台東災情,當場允諾先撥付三億元補助金給台東縣政府使用。當然這只是短期的應急措施。台灣所在的地理位置,每年七、八月期間經常有颱風,而颱風一來,往往就會對台灣造成嚴重的自然災害及損失。近年來,極端氣候變遷更是對農業造成重大打擊。據農委會出版的《農業統計年報》顯示,氣象災害正是台灣農災及農損的主要原因;致使氣候變遷對農業發展的影響成為台灣農業的重要課題。

除嚴峻的氣候變遷課題外,台灣農業還有糧食安全與水土資源競用等情勢的挑戰;在規畫推動農業資源調及利用政策時,必須以生態系的觀點進行整合性的探討,規畫完善的因應策略;其中「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簡稱CSA)是重要的短期農業策略;而改種合適農作物的「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則是長期應該努力的方向。台灣農業的從事者均為小農,如何結合小農的力量,進行農業轉型,是目前政府迫在眉睫的關鍵任務。

CSA的主要目標及功能是為了因應農業的三大挑戰,即:「確保糧食安全」、「調適氣候變遷」及「減少溫室氣體釋放」。CSA是綠色經濟理念下,效率更好的農業體系。

可以採取如下的具體做法:在現有的耕地上採取可永續的「密集耕作」,以減緩林地縮減的速度;利用作物體系與畜產業體系的共同整合,同時提高兩者的利用效率;責成農田水利單位積極研發節水技術,強化灌溉用水質的管理,提高水再利用效率;發展兼顧生產、生活與生態之「三生一體」並重的永續耕作。

在變化劇烈的氣象環境下,許多農作物因無法適應、生長不易,因此也就很難發揮原有的生產力。這個時候,政府就必須扮演氣候變遷資訊的提供者與分析者,歸納不同的氣象資源區,並協助農村建立極端天氣防弊防災的知識體系,提高農民的警覺性與風險認知,學習以「適地適時適作」原則,選種最適合特定氣象資源的作物,或是針對當地未來狀況及潛在災害性天氣,進行必要的育種、選種及改進栽培技術等,提高農作物對外在環境改變的適應性與競爭能力。

其次,選出適應特定氣候變遷的作物優勢品種,以地理優勢,大力推動「產銷專業區」;不但可以分散氣候風險,還可收市場區隔、創造利基之效,提高農業的效益。

面對台灣農業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年復一年不斷出現災損的宿命般困境,政府必須擺脫「農損補助、災害控管」的循環,以提升農業技術含量來翻轉農業的生產力。並透過跨部門整合的方式,推動提高農業產銷的效率,如此才能創造台灣農業永續經營與發展的契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