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吹噓過頭 FDA要嚴管

編譯/廖玉玲 |2016.06.11
1170觀看次
字級

你曾經在超市花了很多時間,在貨架上搜尋包裝上印著「有益健康」、「營養豐富」等字樣的產品嗎?你以為這樣就能買到營養又健康的產品?這個策略恐怕有待商榷。專家警告,這些標籤並沒有太多意義,在某些狀況下甚至可能誤導消費者。

但好消息是這種情況就要改變了。美國食藥局(FDA)已公布「健康」營養成分內容的新規定,要求業者以更大及加粗的字體呈現卡路里(calories,即熱量)含量的標示,現有的糖分標示應加列「添加糖」(added sugars)含量等。

FDA目前的標準是1994年所訂,要求食品內脂肪總量和飽和脂肪、鈉和膽固醇等的含量,必須在某個水準以下,且須每日所需維他命、纖維和其他營養成分至少含10%,才能在外包裝打上「健康」的字樣。

美國波士頓大學營養學臨床副教授布蕾克(Joan Salge Blake)指出,這些標準都是根據數10年前的科學見解,「如今有新證據顯示,並不是只要低脂就健康,而是要看脂肪的種類。

飽和脂肪要少一點,但要多一點對心臟有益的不飽和脂肪,例如堅果、鮭魚、酪梨和橄欖油」。

根據FDA原先指引,以上這些食物都不能標示為「健康」食品,因為它們的總脂肪量都超標。另一個問題在於,許多早餐穀物麥片、點心和果汁,常常添加過多糖,但只要符合其他標準,就能歸類為「健康」食品。

布蕾克說,現在大家會說要把糖分也算在標準內,但1990年代並沒有那麼多產品。當時業者開始生產低脂餅乾和食品,以回應消費者對高脂飲食的疑慮。但為了要讓產品更好吃,廠商用糖取代脂肪。

FDA如今邁開步伐、更新「健康」的定義,這個過程可能耗時多年,但至少宣布新規定是往正確方向踏出第一步,尤其是如果新規定能幫助大眾控制糖和鈉的攝取量,那就再好也不過。

事實上,就算標準改變,堅果等食品開始可貼上「健康」的標籤,消費者的行為可能依然不會有太大改變。修改標籤規定的效用,則在於讓消費者可確認自認是健康的食品,確實是好東西,只是因為內含的脂肪量超標,因此無法冠上「健康」之名。

另外,新規定也有助消費者不會買到宣稱是「健康」的穀物和點心,結果反而吃進太多糖。

然而,FDA勢將面臨食品業者的挑戰,要設法避免他們在行銷時玩文字遊戲,或遊走在法規的灰色地帶。

可能不實的健康標示

雞蛋

某些業者宣稱自家雞蛋有高含量、有益人體的omega-3,事實上,這種存在於雞蛋裡的脂肪酸,有益人體的程度可能比不上鮭魚的脂肪酸

全穀

號稱「全穀食品」可能只含有少量穀物,選擇在第一項標示即為「全穀」、「全燕麥」或「全裸麥」的食品,比較能確保吃到高含量穀物食品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