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都市創新典範 擴大胃納量 各出奇招

編譯林奕榮 |2016.05.21
1238觀看次
字級

住在城市的人數在2008年首次超過住在鄉村的人數。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全球97億人口中,約2/3將住在都會區。隨著都市人口日益稠密,生活品質難免受影響,都市計畫人員正絞盡腦汁設法解決問題。《華爾街日報》參考都市規畫、建築師等專家的意見,評選出在都市創新方面表現優異、值得借鏡的5座城市。

1.新加坡 善用有限資源

新加坡堪稱21世紀成功城市的典範,尤其值得效法的是,雖然大部分用水靠馬來西亞供應,土地有限且需安置550萬名居民,卻能以創新方式善用極其有限的資源。為保持交通順暢,新加坡首創徵收道路壅塞費,紓解市區尖峰時段車流量;實施配額制管控新車牌照發放數量。新加坡並建設海水淡化廠、收集雨水再利用,善用寶貴的水資源。

2.休士頓 繁榮但住得起

休士頓人口在2010年至2014年增加14萬人,同時期核發近19萬張營建許可,擴大房屋供應量,使中等收入家庭認為市區逾60%的房屋是他們負擔得起,解決許多城市面臨快速發展、房價卻漲得高不可攀的問題。主要歸功於支持成長的政策和管制較少,特別是避免傳統的區域畫分(zoning),有助於降低開發成本、加快新屋推出。

3.哥倫比亞的麥德林市(Medellin)

投資開發最貧窮區域

當局將一些最知名的建案置於最貧窮、犯罪層出不窮的地區,成功改造這個1980年代以毒梟厄斯寇巴王國首都聞名的城市。一系列的現代化方案中,最具企圖心的是造價670萬美元、長達1/4英里的戶外電扶梯,達成吸引觀光客前往貧民區,促進消費的目的。

4.底特律

減少妨礙再開發的繁文縟節

底特律2014年宣布破產,沒有太多資金讓所有沒落地區復興,因此採取較激進的手法,在特定區域允許不需遵循正規的開發規定,免去曠日廢時且昂貴的重畫成本。這些「粉紅區」捨棄繁雜規定,例如最低停車位限制或環評報告,協助小型開發商與企業經營新事業。

5.溫哥華 改善步行環境

溫哥華希望讓步行成為最優先的交通方式,全力讓步行更簡單、安全且充滿樂趣。道路的設計與改建都以行人為優先,例如在繁忙的街口設置行人可手動控制的交通號誌。當局也修改開發規定,讓步行者在市區街道更暢行無阻。土地使用則鼓勵密集化,使步行可達距離內有更多想前往的目的地。據統計,溫哥華居民在市區移動的所有方式中,步行占26%。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