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業大吃小 數位浪潮中力挽狂瀾

編譯/林奕榮 |2016.05.07
1564觀看次
字級

編譯/林奕榮



美國報業為免於被數位浪潮淹沒、逐漸凋零,已擬定因應策略:彼此吞併,以爭取思考網路經營策略的時間。

對於《芝加哥論壇報》、《丹佛郵報》等大城市報紙的老闆而言,併購規模較小的報社和削減成本,已成為以金錢換取時間的方式之一,藉以思索如何在網路上賺取更多獲利。

Dirks Van Essen & Murray公司指出,美國報業去年收購案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數量最多、金額最高,共有70家日報出售,總金額達8.27億美元。甘納特公司(Gannett)收購15家日報,包括密爾瓦基Journal Sentinel,《芝加哥論壇報》也買下San Diego Union-Tribute,巴菲特旗下的報紙事業則收購弗雷德里克斯堡的Free Lance-Star。

美國報業去年吹起收購風後,今年可能會有更多併購案。業者整併壓力預料只會愈來愈高,因為許多媒體企業已分拆有利可圖的電視台事業,讓報業自負盈虧。近年來,《芝加哥論壇報》、甘納特和新聞公司,均已跟廣播、電視業務分道揚鑣。

非營利新聞組織Poynter媒體經營事業分析師艾德蒙茲說:「報業兼併的情況只會更盛行,這是業者重新定位、對抗數位競爭的方法之一。」

一些大報還有能力單獨營運,例如《紐約時報》等全國性品牌,或者有億萬富豪老闆撐腰的《華盛頓郵報》。但其餘報社在網路興起20年、廣告收入遭分食後,目前都搖搖欲墜。

報業持續實驗各種策略,希望吸引讀者,說服廣告商相信報紙的價值。報紙發行商指出,已開拓可能有全國或全球性吸引力的利基網站市場,也透過數位訂戶、贊助活動、商業情報及收購已有讀者群的數位新創公司,開拓新的營收來源。

時間、資金、紙媒,戰備需求

許多報社的難題在於,新構想要開花結果,需要投資與時間,但在紙本讀者日漸流失之際,投資與時間成為最缺乏的兩樣東西。彭博資訊統計,美國報業2000年營收為500億美元,今年已下滑至120億美元。報紙發行量2005年來平均已腰斬。

網路讀者人數不斷成長,但多數數位廣告都刊登在Google、臉書等熱門網站。分析師指出,報紙的整體成長率「遠遠落後」數位廣告,報業在數位廣告的市占率也正在降低。

對某些報社來說,最佳策略可能就是待價而沽,把自己賣給願意提供時間與資源讓自己嘗試新方向的億萬富豪,但這麼幸運的報社寥寥無幾。大型集團的策略則是「減少產品、調高收費」,整合、瘦身旗下產品,並在縮減地方新聞的報導時,設法吸引當地廣告商,從中獲利。

媒體娛樂界搶收視 挖空心思

自從15年前音樂分享軟體Napster出現後,人們聽音樂、看電視與電影、玩電玩,以及閱讀書籍、報紙的方式已大幅轉變。網路、手機有愈來愈多內容供閱讀、觀賞及打發時間,存在許久的媒體和娛樂公司也已愈來愈難捉住消費者的注意力,還有廣告商的荷包。

昔日興盛的各種媒體產業營收不斷下滑,差別只在於萎縮的速度因數位變革的衝擊不同而異。數位化潮流無法逆轉,媒體和娛樂業都在苦思,如何在營收減少的情況下存活,並研發新方案,迎合消費者不斷改變的習慣。

報業

網路興起讓報紙失去廣告平台的寡占地位,營收隨即急遽下滑。美國報業協會與皮尤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2000年到2014年,報業的廣告營收減少59%。

音樂

透過Spotify、YouTube等數位下載和串流服務平台銷售的音樂,已占美國音樂產業營收的70%。數位銷售也幫助美國音樂產業,使去年總營收上升,是10年來首見。但目前的總營收只有1999年CD銷售高峰期的1/3。

電玩遊戲

並非所有產業都感受到數位冰河時期的寒冬。智慧手機興起,為電玩業帶來了「Candy Crush」等新型態的低成本手機遊戲商機,這類手遊吸引的人數,超過喜歡昂貴主機遊戲的玩家。SuperData研究公司指出,來自電玩遊戲在銷售的營收上2000年來已成長逾3倍。

書籍

一些美國大型書商最近表示電子書銷售開始萎縮,實體書籍銷售正在成長,讓認為數位媒體常勝過傳統媒體的人士大感意外,但少數幾本暢銷作品是否真能代表愈來愈多人從數位產品轉回傳統書籍,仍有待觀察。

影音

電影票房銷售自2010年起就沒太多變動。Netflix等影音串流服務的消費支出躍升,仍不足以彌補高利潤DVD銷售下滑帶來的缺口;DVD一直是電視、電影公司的命脈之一。

電視

電視可能是最強韌的美國媒體產業,媒體巨擘、有線電視業者、運動聯盟和其他領域業者之間的網路連結錯綜複雜,彼此都設法維持有利可圖的營運模式。美國電視營收持續成長,但成長率降低,從2012年的近8%降到2015年的2.8%。

財經媒體報業

如何克服困境

提供新聞以外的服務

▼《華爾街日報》銷售WSJ Pro專業人士訂閱方案,以每年2000美元以上的價格,供應數據、活動訊息及新聞

▼經濟學人運用旗下經濟學人智庫的數據,開展B2B業務,銷售國家與產業數據

▼Incisive媒體公司把重要財經品牌Risk的客戶,從個人轉向機構

提供線上與線下的無縫閱讀體驗

▼最佳化網路與App的閱讀體驗

內容轉向圖表與資料視覺化

▼《金融時報》有一個由跨部門30人組成的團隊,負責將數據整合到報導裡

聯手社群媒體,延伸內容觸角並提高影響力

▼《華爾街日報》成立社群與用戶開發團隊,監督記者分享內容的方式與地方

▼經濟學人與臉書即時文章合作

資料來源綜合外電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