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兒帶展 一覽各地育兒習俗

 |2016.02.04
1081觀看次
字級
貴州台江背兒帶。 圖/史博館提供

【本報台北訊】「背兒帶」是傳遞親情的中國傳統工藝,在現代卻遭遺忘。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情繫背兒帶:傳統與創新」展,展出台灣閩南、客家、原住民與大陸西南地區的背兒帶文化,從中解讀各地育兒習俗,展至四月十日。

背兒帶在大陸西南地區稱為「背袋」、「揹扇」或「寶囊袋」,因各地需求與審美觀的差異,發展出不同造型和裝飾特色的背兒帶。就形制而言,可分為單件式和複合式,單件式由背兒帶主片與兩邊的綁帶組成;複合式則多一片可上下翻掀、遮風擋雨、防止小孩曬傷的「蓋帕」。

貴州惠水擺金地區的苗族,有一種三件式背兒帶,將小孩背袋做成婦人褲衩模樣,據說如此孩子好帶又好養、不會哭鬧。

客家或閩南族的背兒帶,多半由一條數百公分長的「揹巾」和方形「幔被」組成。春夏時,單以揹巾將孩子繫於後背或覆蓋輕薄的幔被;到了秋冬,則在裡頭塞入棉絮保暖。溼冷的宜蘭,婦女喜歡用毛呢布做小孩的拼花幔被。

展中還有件來自日本的「親子外套」,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三一一大地震時,住在船越半島地區的藤原女士,看到鄰居的房子被沖走、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兩個月大的小嬰兒倉皇逃出。她拿出出嫁時娘家所贈、珍藏三十年的「親子外套」,讓這對母子禦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