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78】 法藏的「十異」說(中)

文/曹郁美 |2015.11.24
1757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

法藏說「十異」,是指「別教一乘」(即《華嚴經》)優於「三乘之教」(即其他經典),共有十種相異處。前次已介紹時異、處異,今繼續話題。

三、主異,法藏云:「謂此一乘,要是盧舍那十身佛及無盡三世間說……不同三乘等,是化身及受用身等說。」這是說「說法主」的不同。《華嚴經》的說法主是融三世間、十身具足的法身佛──盧舍那,而非以化身佛姿態出現的釋迦牟尼。以化身或受用身說法,是三乘之教而非一乘。

「三世間」是指器(國土)世間、眾生(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當盧舍那、十身佛、三世間融攝在一起之時,如來的正覺理體與國土、眾生之間,即產生不即不離、互相依存的關係,此即一乘教的境界。

四、眾異,法藏云:「謂此一乘經首,唯列普賢等菩薩,及佛境界中諸神王眾。不同三乘等,或唯聲聞眾,或大小二眾等。」

這是說「聽眾」的不同。乃因《華嚴經》是對天人以上等級者所說法,非凡夫、二乘人所能聽聞。

五、所依異,法藏云:「謂此一乘教起,要依佛海印三昧中出。不同三乘等,依佛後得智出。」

這是指說法時所「依據」的智慧之不同。瑜伽行派認為智慧有二種,一是根本智,一是後得智。

法藏借用此說法,認為《華嚴經》為佛於海印定中所說,乃根本智、實智的流露。至於其他三乘經典,皆屬後得智、權智。後得智係由根本智「流出」,此為「所依異」。

六、說異,法藏云:「謂此一乘,此一方說一事一義一品一會等時,必結通十方一切世界皆同此說,主伴共成一部。」

這是指說法「內容」的不同,法藏認為宇宙萬象為一大緣起,一塵生時,萬法從之而生,任舉一法,均是全法界。故知一法為「主」,他法為「伴」,主、伴之間互為緣起、彼此交融而無障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