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大漲大跌解密 政府的手伸進股市

編譯/劉忠勇 |2015.09.12
1427觀看次
字級

編譯/劉忠勇

中國股市這一年來大漲之後再暴跌,中國政府似乎用盡一切手段救市,仍無法重啟漲勢。陸股為什麼一年內大漲?又為什麼大跌?為什麼北京要進場固盤?若不干預會有什麼後果?隨陸股大跌,全球股市也跟著膽戰心驚,卻有太多的疑惑待解。

首先,大家或許已知道,在房地產泡沫化和債務沉重之下,中國經濟日漸欲振乏力。但或許投資人並不記得,北京當局前年底決定靠實施金融面改革,來帶動經濟成長。中共在2013年舉行的18屆三中全會宣布,要讓市場在價格和利率上在分配資源起「決定性作用」,講得坦白一點,就是靠金融面推動經濟成長時,要把重心由鼓勵銀行融資轉為發展股債市,把資源分配給全民。

炒股變成全民運動

這新路線面臨未明言的「三不」挑戰:不能加劇經濟減速;不能引發市場恐慌;更絕不能動搖中共65年的政權。共黨決策者一方面要擁抱資本主義更多元素,另一方面要防範情況有變,就要踩下煞車。這一年來股市大起大落,即是靠貨幣面和財政面的辦法走新路線的產物,只不過走得太急太快,卻也跌得太急陡太突然。

在中國央行一連串降息並放寬銀行管制的激勵之下,上證綜合指數一路大漲,由2714點最高漲到5178點,漲幅逾110%。這波主力由散戶帶動,股民暴增至9000萬人,比中國共產黨黨員還多,炒股票成了全民運動。

中國當局打的如意算盤似乎是,既然保持每年7%的經濟成長率無法靠出口而必須靠內需,吸納股民資金而拉抬的陸股能營造所謂的財富效應,刺激民間消費及企業投資,一舉數得,其他諸如債務、房地產種種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顯而易見的是,陸股這波狂漲之勢毫無基本面支撐(中國GDP成長不正走向減速的「新常態」?),中國證監當局4月即對陸股飆漲發出警告,就連「債券天王」葛洛斯也撈過界在6月放話,他在陸股找到另一個「一生難求」的放空標的。終於,陸股漲勢在6月下旬開始動搖,瞬間轉為難以收拾的恐慌。

為什麼中國政府要出手救市?分析師認為,北京既然政策拉抬陸股,當然沒有任由崩跌的道理。資本經濟學公司(Capital Economics)威廉斯說:「中國領導階層加大力道提振股價,認定股市能否繼續上漲,攸關自身的威信。」

中國股市的

大起大落

2014/11/21 ▼調降存貸款利率

2014/11/30 ▼公布「存款保險條例」草案

2014/12/27 ▼陸股整體市值超越日股

2015/2/4 ▼降準0.5個百分點

2015/2/28 ▼調降存貸款利率

2015/4/19 ▼降準1個百分點

2015/5/10 ▼調降存貸款利率

2015/6/10 ▼MSCI未把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2015/6/24 ▼刪除銀行75%存貸比的監管限制

2015/6/27 ▼調降存貸款利率並定向降準

2015/7/5 ▼暫停IPO並聯合券商固盤

2015/8/11 ▼人行調降人民幣

2015/8/25 ▼降息降準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經濟日報

中國年底前可能採行的寬鬆措施

●進一步寬鬆貨幣,包含調降基準利率與存準率

●讓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擴大寬鬆財政,增加支出於城市間運輸、環境保護,及興建地下管線、水資源基礎建設與醫療和教育設施等

●再次與地方政府換債

●推動發展債市,並鼓勵更多企業發債

●全力動用財政基金

●透過政策銀行挹注流動性,以提振基礎建設投資

●透過政策工具挹注流動性

●提高三線與四線城市房屋的可貸款成數

●推出更多拉抬出口的措施,例如擴大出口退稅

●進一步減稅

資料來源/野村全球經濟公司

中國式QE 台灣又一次煎熬

陸股這一年來大漲之後崩跌,中國人民銀行(央行)也繼續加大寬鬆貨幣力道,彭博新聞專欄作家皮塞克(William Pesek)率先以中國版的量化寬鬆(QE)來形容人行的措施。人行8月意外調降人民幣匯率後,彭博社論進一步解讀中國所用的是財政、貨幣及匯率政策「三支箭」,以貨幣政策為核心,形成中國式的QE政策。

人行未曾以QE形容自己的貨幣措施,其措施也還不符狹義定義(央行購買公債)的QE。不過,人行行長周小川7月初承諾,要讓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將「穩定金融市場預期,繼續支持實體經濟企穩上升」,這和全球主要央行實施QE 時的說法,其實相去不遠。

由此來看,各國央行目前所做的,已不僅於「穩定物價」(各國央行皆然)、「金融穩定」(如中、台灣央行)、或「充份就業」(如Fed)等基本法定職責,更在於進一步穩定市場信心,確保市場和資金的流動性,終結目標是實現經濟成長。

從雷曼兄弟破產所引發的金融海嘯來看,當市場信心一崩潰,本來因金融放鬆管制後氾濫資金而誇張的金融商品價值,變成一跌再跌也找不到交易對象的另一種扭曲售價,流動性於是凍結,釀成全面性的流動性危機。Fed最後所做的,是藉擔保金融商品的本身的價值,做為金融體系應急的窗口。

和Fed不同的是,人行自己不買證券,而是支援政府基金以穩定股價;不從市場買進地方政府公債,而是接受這些公債作為擔保品,並鼓勵銀行購買地方公債。

大國實施QE的結果是,全球流動資金氾濫,導致新興經濟體只要有一點成長,就會吸引外資。正如印度央行總裁拉姜指出,若不妥善管理,很容易導致信用和資產價格上揚,帶動小國匯率升值。「但一旦已開發國家貨幣政策趨緊,這些資金很可能離開。新興市場必須確保,他們不會招架不住」。

全球金融失衡,就是QE的發軔者、前Fed主席柏南克政策下最具爭議的結果,成了央行總裁彭淮南當面向4月來台的柏南克抱怨「你們的QE,我們的煎熬」。

中國式的QE,或許成為台灣又一次煎熬。兩岸經濟關係密切,在亞洲當屬首當其衝的經濟體。彭總裁表明將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搭配擴張性財政政策,這是刺激經濟的首要之務,也是立即有效的辦法。

中國下半年以來的

主要救市措施

日期 措施

6月27日 人行降息、降準

7月2日 證監會放寬保證金交易規定,包括降低散戶保證金交易的門檻、擴大經濟商的資金管道

7月4日 最大的21家券商承諾共同投資至少人民幣1200億元以穩定市場

證監會宣布人行將直接挹注流動性,給國營保證金融資公司

8月11日 人行意外引導人民幣貶值近2%

8月23日 當局允許地方政府管理的退休金基金投資股市,歷來首見

8月24日 人行再度降息、降準

資料來源/路透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