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舉系列評論42 佛陀原來也是一位政治家(中)

趙無任 |2015.08.29
1333觀看次
字級

文/趙無任

佛陀同時也為波斯匿王開示宇宙人生的真理,佛陀說:世間上不論是貴為王者,或貧如乞丐,苦空無常的現象、老病死生的循環,這是誰也不能免除的。當人壽命終結的時候,形體與神識分開,再好的如恩愛夫妻、患難知己,在死後的世界裡也不能作伴。唯有善惡的行業,如影隨形,盡未來際都在跟著我們。

一個人如果平素沒有善的行為,後世絕不能獲得幸福,現在的幸與不幸,都是過去業力的感召。為著未來的幸福,就應當不要忘記今生努力修善;自己所造善惡業的因,都要由自己承受果報,沒有別人可以代替。而修善學道並非一定要出家,學道修行是不分什麼人的,做國王的人,一樣可以修行;就是出家者,也是一樣要參與政治,愛國愛民。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的開示後,打從內心懇切信服,從此皈依佛陀,成了護法的得力弟子。

由於佛陀善巧的為國王開示仁王之道,他們受到佛陀的感化,不但皈依佛教,成為佛教的護法,並且將佛法真理應用在治國安邦上。今日,有一些無知的民眾,一直嫉妒佛教徒參與政治,是你真的不懂得自由民主的真義?還是你踐踏宗教呢?這在將來都有因果業報的。

國家社會安定,百姓自然受惠,這就是佛陀對國家政治的關心。佛陀關心政治,但他不講權力,完全講和平,佛陀心目中的理想政治是轉輪聖王的仁王之治。所以,後來太虛大師依佛陀的教法指出「問政不干治」,獲得全國人民的認同肯定,所謂「問政不干治」,指的是佛教徒要關懷社會、關懷國家,也就是政權是可以問的,但治權如警察局長、情報局長等則不為也。

佛陀透過真理的化導,希望從內在的精神去感化從政者實行仁政,藉此達到清明政治的目的,這就是佛陀對於政教關係重要的指示。

佛陀開示仁王治國的理念,在佛教經典裡處處可見。例如,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裡,佛陀開示:民心不安,是國家之危,所以領導者應常掛念百姓,如心繫自己的幼子一般。

又如,在《如來示教勝軍王經》中,佛陀告訴身為國王者:對於國內所有眾生、僮僕、大臣,都應以「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來看顧攝受。

在《長阿含經》裡,佛陀說:君臣和順,上下相敬,能夠如此,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在《佛說孛經》裡,佛陀指出:在上位者能做到:順事師長、率民以孝、謙虛上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人愛物、薄賦節用、赦恨念舊等八事,人民的生活自然安樂。

而在《法句譬喻經》中,佛陀提出,為王之道當行五事:一、統理萬民,須公正公平,不能有冤屈之事;二、儲備人才,要用心並且給予教育;三、勤政愛民,廣修福德;四、不聽信讒言,而能察納正直的諫言;五、潔身自愛,不貪圖享樂。

除了國家最高領導者應具備慈悲、能力、公正、守法等條件以外,在《增壹阿含.細禁品》裡,佛陀也舉出執行政令的官員必須具有:不貪汙、不暴怒、不諉過、不怪僻、不慳吝、不犯法、不磨人、不重稅、不嗜酒、不好色、不自私等內涵品德,才能行法不悖,利益眾生。

此外,《中阿含.雨勢經》中也記載了佛陀對政治的看法。有一次,阿闍世王要發兵攻打越耆國,特地派遣雨勢大臣向佛陀請教戰略。佛陀早已經知道雨勢大臣的來意,故意對站在身後的阿難開示越耆國所以富強的治國七法:一、常開會議;二、上下和合;三、尊重法治;四、以禮教化;五、孝親敬師;六、護持宗教;七、接應四方。

佛陀與阿難對話以後說,像這樣的國家,別人要征討能勝利嗎?雨勢大臣聽了後虔誠頂禮佛陀說:「我懂得了,越耆國施行仁政,別的國家是無法攻打的。」雨勢大臣向佛陀告辭,並且把佛陀的意思回覆給阿闍世王。由於佛陀的權巧智慧,免除一場戰爭。

佛陀主張以議會制度,推行民主法治來決定全民的利益,這就如同今天的立法院、監察院等,也要經常召開會議。早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已經有了先見之明,所以英國政治名著《印度的遺產》一書當中提到:「現代民主國家的會議制度,便是從佛教的思想中繼承來的。」美國柏克萊大學蘭卡斯特教授也曾發表文章提到,佛陀時代有「三番羯磨法」,這與現代民主議會立法的「三讀通過」,有共通之處。可見佛教非常注重民主精神和大眾意見。

佛教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佛陀對政府治國之道的精闢看法與理念,當今政治人物,如果都能夠謹記在心,並且依之而行,應用於治國濟民,那真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了。

只可惜,佛教這許多美好的治國理念,一直未能普為世人所重視,當然就更遑論傳播和應用了。這當中,主要是因為一般人總是把政治和宗教強硬的畫分界線,認為「宗教的歸宗教,政治的歸政治」,甚至很多佛教徒也存在著錯誤的觀念,他們以避談政治為清高,以遠離政治為無求。

其實,認為佛教不應與政治有所牽連,這是不懂得佛教流傳歷史的無知表現;再說,國家明文規定,參政是人民應有的權力,既然如此,除非把佛教當成化外之民,或是視為被褫奪公權的罪犯,否則為什麼不能關心政治呢?自己本身不懂得所謂自由民主政治,還要信口雌黃嗎?政治不就是關心眾人的事嗎?因此,認為佛教徒不能關心政治,說這種話的人,分明是在踐踏宗教信仰,是妨礙信仰自由,也表示自己的幼稚無知。

佛教與政治不但關係密切,彼此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包括:

一、政治是管理眾人,維護社會秩序的團體;

佛教是教化眾生,淨化社會人心的力量。

二、政治希望人人能夠安和樂利的生活;

佛教要求人人能夠慈悲喜捨的做人。

三、政治是重視法紀,要人人守法;

佛教是慈悲懺悔,要人人自律。

四、政治是維護治安,保衛國家;

佛教是救苦救難,擁護國家。

五、政治以財力、軍力、權力,治理國家;

佛教以德力、法力、心力,輔助國家。

六、政治對於功和過,重在事後的賞罰;

佛教對於善與惡,重在事前的防範。

換句話說,佛教與政治是彼此相輔相成,互補互需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佛教能影響帝王的施政理念,輔助帝王的修身、治國、平天下。諸君也都看到了,舉世歐美西方國家的領導者在就任宣誓時,哪一個不是靠基督教為他們加冕授證,你就會知道政治需要宗教了。(明日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