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做起 從根救台灣文化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 |2015.04.21
865觀看次
字級

近日朋友們紛紛討論有關彩繪農村的相關議題,我生長在台灣三十年,看了不禁感到心酸。

面對這種現象,許多人根據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有人用文化自卑感來解釋,有人用智慧財產權的角度批判,也有人對台灣文化的存續感到憂心忡忡,這些理由都有批判的力度,卻缺乏建設性。

這樣的情形,當然不只彩繪農村才如此。清明節連假我到嘉義「熊大庄」走訪,以歐式建築與玩具熊打造的新景點,內部還未裝修完工,就已人山人海。但嘉義市立博物館卻淪為蚊子館,徒留陳澄波名畫家等重要作品,乏人問津。

我走訪台灣最引以自傲的夜市文化,發現大排長龍的,不是本土美味的臭豆腐、蚵仔麵線、蚵仔煎等,而是外國人所製作的波蘭蛋糕。

如果「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不僅建築、衣服、藝術等仿效外國,就連美食也徹底被擊潰,台灣文化還剩下什麼?還有「文化立國」與「文化創意發展」的條件嗎?

業已過世的知名建築師、文化評論學者漢寶德,曾經針對台灣的文化政策、文創發展做了一系列討論,在他的書中感嘆:「政府輕文化,文創難開花。」一直推動全民美感教育的他,最強調的是文化深根於全民,使民眾自願參與。

台灣文化要從根救起、從心做起,而非好高騖遠、短視近利,一昧的看齊某些流行文化或是群眾效應,殊不知一時的流行往往很難永續,落地生根的文化才能長久。

台灣有豐沛的宗教、藝術與在地特色,但往往淪為日漸凋零的技藝、被遺忘的文化;許多珍貴事物僅能在文獻中才看得到,甚為可惜。

台灣文化政策的一面,曾以「社區總體營造」為核心,這個政策為:真正打造各地的特色、培養在地的向心力。

從心做起,找回人們對台灣文化的自信心,才能遏止抄襲、媚外的現象。

徐夢陽(台北市/研究助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