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作家 劉殿潤 妥協、淡定等機緣 中年逐夢不晚

阮愛惠 |2015.04.05
8584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阮愛惠

中國大陸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日前來台,以「從夢想到成功創業」為題,和台灣青年分享創業經驗,掀起了一波關於青年創業夢的話題。同一時間,台灣也有一條跟創業有關的新聞見報,標題卻是〈台灣大叔四十歲轉行 翻身千萬編劇〉,頗有宣告「創業夢想不是年輕人專利」的意味。

這位「台灣大叔」劉殿潤,認識他的人也許不多,但提起他編寫的戲劇,看過的人可就數不勝數,例如《婆媳過招千百回》、《家和萬事興》、《愛情魔髮師》、《真愛找麻煩》等;尤其他去年改編自金庸經典名著的最新作品《鹿鼎記》,去年底在中國上映時,收視率僅次於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相當於兩億人次收看。中國網易娛樂報導指出,中國年輕人對《武媚娘傳奇》的好奇在於「精美服裝」和「化妝道具」;但對於《鹿鼎記》的劇情,卻幾乎零負評。

對於沒有在中國居住過的劉殿潤,能獨立完成五十集劇本,且寫出來的劇情和對白能獲得廣大中國年輕人的認同,這樣的成績,不只是他個人創作成績的新高,以台灣編劇在中國的成就而言,也是罕見的傑出。

運用過往經驗 造就《鹿鼎記》

經典小說《鹿鼎記》被改編成戲劇的頻率很高,光是電視劇,過去二十多年來就有四個版本,以歷任男主角來說,四位當紅的一線小生—梁朝偉、陳小春、張衛健及黃曉明,所演繹的韋小寶皆膾炙人口,第五個版本要如何走出和前四版不一樣的局面,又不能太違背原著的精神, 相當考驗編劇的功力。

在劉殿潤之前,中國製作方已經「陣亡」了幾個編劇。當對岸輾轉找到劉殿潤時,依照慣例,他必須先撰寫一本企劃案及故事大綱給對方,這個版本,是對方會不會繼續和他往下談的關鍵,對每一位編劇而言,如何取得「版本優勢」,也是對個人實力的最大考驗。

劉殿潤一開始以一場天地會與鼇拜的激烈武打戲,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接著加強韋小寶和韋春芳的母子親情部分;第三則是可鋪陳最多的感情戲,原著裡,韋小寶和幾個女性的情感關係,交代得比較理所當然,劉殿潤覺得說服力不足,寫過好幾部偶像劇的他,深諳偶像劇對愛情關係的鋪排手法,他先設計出韋小寶和雙兒不能結為夫婦的理由,之後就可以海闊天空地去發展韋小寶和其他女性的情緣,為呈現劇中女性各領風騷、爭風吃醋的狀況,他還將韋小寶的七個女人分成「江湖派」、「宮廷派」、「死硬派」等,滿足了現今年輕人看戲時對號入座的喜好。

五十一歲的「台灣大叔」劉殿潤,就這樣順利接到這部中國大戲的案子,並且成功抓住中國「九○」後年輕網民口味,不但為他個人的中年轉業寫出前所未有的酬勞行情,登上台灣去年收入最高的編劇寶座,也成為兩岸單集價碼最高的獨立編劇。

人生兩大轉變 堅定編劇之路

劉殿潤從小並不特別著迷戲劇。大學聯考時,他曾想當記者,填的都是傳播科系。後來他的聯考成績落在文化影劇系,向來標準很高的父親,竟然同意他去就讀。

進了影劇系,當然也曾作過明星夢,「但想要走到幕前,條件很現實。我不是沒試過,但都失敗,因為一個人的外型身高不能改變。我很快就看清楚,我的長相和聲音都沒有特色,如果我去唱歌或演戲,充其量只能作到二三線;但我如果轉到幕後,會有機會當一線的導演或編劇,我很早以前就有這樣的自覺力。」他笑說。

雖然不自認有當明星的機會,但影劇系畢竟提供了很多戲劇的養分,課堂中,劉殿潤有機會看很多大師級導演的作品,老師甚至一個鏡頭、一個鏡頭仔細分析;不只是國外的巨匠之作,連當時國內正紅的連續劇《長白山上》,由於編劇王生善正是文大的老師,他在課堂上一句句拆解劇中對白,作示範教學,對劉殿潤啟迪甚大。大學四年期間,奠定了劉殿潤對戲劇一生執著的喜愛。

畢業之後,劉殿潤的第一份工作是綜藝節目短劇的編劇。十分鐘的戲裡,一定要拗一個哏進去。他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有能力,但短劇的編劇不受重視。後來又有學長找他去寫《大兵日記2》;結果,卻因國防部要演習四個月,時間一磋跎,戲就不了了之了。「很多戲,因為資金、人事或決策的變動,談著談著就『黃』掉了(沒有下文),比無常還無常,一兩年了,我始終沒累積到任何一部戲的真正資歷。」他無奈地笑說。

秉持早半步哲學

放棄穩定收入

那時,家中的兩位哥哥都已有很好的工作,基於社會及家庭對一個男性的期待,劉殿潤只好放下他的編劇夢,先求個穩定的工作再說。因為大學時得過金穗獎,他順利地考進台視當攝影記者,終於有了穩定的收入,也在台視覓到終身伴侶,生育了一女一子。

然而白天扛著攝影機的他,晚上仍堅持握筆寫劇本。當邁入「不惑」之年時,他堅定地告訴自己,人生志業就是想當一位編劇。

後來,節目部經理顧安生知道劉殿潤會寫劇本,破格拔擢他到節目部。很快地,他受到製作人周遊的青睞,後來離開台視又到華視寫戲,一檔接一檔不斷磨練。「四十歲我才算真正入行,也可說是中年轉業,看起來是比別人慢,其實我用的是『早半步』的哲學。」他說。

因為,當時的老三台雖然已是強弩之末,但收入仍比很多行業高。但劉殿潤不戀棧電視台的職位,在大家都還觀望、執守老環境時,他就選擇離開。「看到環境有問題時,我往往比別人早一步走;我先出去,等大家都出來時,我已經磨練了一個檔期了,『居安思危』、『預想下一步』,是我的工作觀。」他說。

當然,劉殿潤不否認,剛開始出去時,真的很危險。他指出:「尤其是有家累的人,要承受經濟上的壓力。所以很多編劇不敢結婚或不敢生孩子,因為這個工作的漂泊感及不穩定的收入,對結了婚、有小孩的人而言,是個賭注。」曾經,劉殿潤一年只寫一部單元劇《小市民的天空》,那年他的年收入,完稅之後只剩下兩萬二。

有滋味的人生 賦予劇本靈魂

電視劇的製作,牽涉到巨大資金及環境、決策等種種很難預測及掌控的問題,必須眾緣和合,才能真正在螢光幕推出。編劇的角色在上游,同樣要接受種種內外在因素的考驗。「中間被淘汰時,前面的付出只能算是你的投資。很多好戲,最後都因資金問題而未播出,編劇在這樣的結構體裡,完全無力可回天,我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做到最好,其餘因素都無法去想。」劉殿潤說。

編劇的工作還有一個特性,就是「不知道下一個工作在哪裡」。劉殿潤的心態是:「我就是『等』。我不打電話求工作,一切隨緣。反正去求也求不到,就靜心等待。」

沒有案子在身的日子,劉殿潤就彈彈吉他、看看片子、到大賣場購物。事實上,有案子在身時,他過的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日子。「寫到沒有靈感時怎麼辦?很多東西無法等我超過一天,必須當天就要解決,沒有靈感?那就坐下來硬想;想不出來,就去做做家事,例如洗衣服、購物等,但腦袋不停歇的持續轉。再想不出,就拿張紙塗塗畫畫,最後一定會想出來,因為時間等不了我的靈感。」他笑說。

說起來好像沒什麼,事實上,是多年的訓練造就了劉殿潤的淡定。「小孩子很小時,他們要吃東西、還會找亂子,我邊寫邊顧小孩,稍有空檔,馬上坐在電腦前,思緒要立即接上。」他說。

目前兩個孩子都已上了高中,劉殿潤的寫作不必時時被打斷,但編劇這一行,在台灣,卻有更大的困境。他指出,低薪,是一個惡性循環。之前有一篇文章指出唐朝之所以會滅亡,問題在於「殺價」,不斷壓低製作成本的結果,就是在扼殺一個行業的根基。

劉殿潤認為:「想讓專業的人為你服務,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殺價。台灣目前的編劇費已經便宜到不得了,甚至有人換編劇像換模特兒一樣,以為愈年輕愈好。事實上,編劇必須要有人生歷練,因為每一句詞、每一段對話,要從真實的生活歷練中淬取才有滋味。」

回首自己的從業路,劉殿潤慶幸自己當初有先去台視上班,在穩定的工作中,順利地結婚、生子,有了完整的家庭,經歷過婚姻、親子關係的真實況味,寫出來的東西才能到位。

一邊向現實生活妥協,一邊卻絕不放棄內心的大夢,劉殿潤珍視每一個來到自己手上的機緣,從自家的斗室發射出想像力腦波,穿越古今,化身男女老幼,織造出人情事理、百感交集的大網。而今,高額的收入確實和他殫精竭慮的付出成正比了,但他還是要說,再沒有比看到筆下人物鮮活地現身螢光幕前,收視率居高不下的情景,更能讓他快樂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