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變動的學生價值觀

 |2015.03.29
2082觀看次
字級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日前批評台灣由貧變富,台灣學生卻變懶。楊振寧的評論,確實值得我們思考;但我們想要說的是,台灣學生的價值觀改變了,而不是他們變懶了。

只要看看現在的學生,可以為了畢業展,不眠不休地投入;為練習啦啦隊競賽,可以犧牲周末休息的時間,不斷地練習;為了參加才藝比賽,斤斤於細節,就知道他們有多投入;在這方面,他們一點都不懶。

現在的學生,讓我們憂心的,是對學術的無感,對知識的冷漠。他們對長篇大論,已經失去興趣;對於學術的抽象思考,興趣缺缺。他們喜歡輕薄短小,喜歡臉書短語的習性,其實顯示的是台灣學術發展的危機。這可能是楊振寧所講的「懶」之所在。

這方面大學教師的體會最深;大學教師絕大部分具有博士學位,經歷學術訓練,以學術為畢生職志;無非想把多年學術生涯累積下來的知識傳承下去。但可惜的是,碰到當代這一批學生,常有拔劍四顧心茫然感慨!

學術應該是社會的知識基礎,所有的思考與創見都奠基於此。也因為前人累積的學術根基,學院才得以從中創新,不斷地思辯及加深。當我們的年輕人,只喜歡實務,只喜歡輕薄短小時,大學的未來,將會面對極艱困的挑戰。

首先,大學的功能勢必被迫進行調整。從思辯及抽象訓練,朝向實務能力的培養,這在台灣已有很明顯的例證。其次,這種功能的轉變,對以學術發展訓練為背景的老師,無疑是極艱鉅的挑戰。以進行研究為主的學術生涯,要轉變成為實務的教導,教師要經過種種調整及培訓,始克勝任。

其三,研究所的訓練,依當前法令的要求,都必須撰寫碩士論文。但當學生不再以學術為其興趣時,這樣的要求,不只對學生,甚至對老師而言,已變成年復一年,互相痛苦的折磨。

由於學生價值觀的改變,我們有必要思考整個教育體系的重新整頓。所謂的頂大,招收學生的標準,可以嚴格地設定為學術人才的培育,而且必須嚴格地要求,其中的學術熱情,尤為重要。當前的考試選才制度,已無法測出這樣的人格,必須進行變革。

科技大學及一般技職院校,則必須特別強調實務能力的培養。以前大學技職化,技職大學化的問題,無論如何未來必須避免。教育部現在要求技職教師必須具備業界能力的規定,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方向。

一般公私立大學,則可以給予彈性發展的空間。有些維持綜合大學的樣態,追求研究及教學的平衡;有些則允許學校走出如美國文理學院的理念,培養學生自由教育的精髓。學生如有意願,可以邁向頂大,追求學術研究的方向。一般的學生畢業後,成為一個理性的公民已經足夠。

為解救台灣的學術發展空間,我們必須分流落實,學生如果不是研究的料,就讓他們發展自己的實務興趣;但對學術研究有熱情的學生,則必須寧缺勿濫、嚴格篩選、嚴格訓練,給他們一個發揮學術探究的空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