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陲孤島到水岸城市 社子島開發當真百日出爐?

李碧華 |2015.01.24
1292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一個被遺忘五十年的邊陲小島,因柯文哲成立開發專案小組,由原來的「台北曼哈頓」改為「台北阿姆斯特丹」,使被遺忘了五十年的社子島頓成焦點,這與水共生的水岸城市,能夠力拚四到五年,讓社子島全面解禁嗎?

海角有夢,填土墊高到海拔八.一五公尺、堤防從六公尺加高至九公尺就完全改觀,荷蘭及德國都有實例可循。「i-voting」在台北市玩開了,從海選勞動局長到決定公館徒步區存廢後,社子島開發方案也將比照公投,由當地居民決定要用新舊方案。

攸關社子島發展的社子大橋其實去年已通車,開發計畫的確往前踏了一步。副市長林欽榮表示,「區段徵收相當不可行,要長達十四年,我都受不了,怎麼可以讓市民等十四年?」

林欽榮說,捐出公有地成為「還地於河」標的,目前密度還算合理,但開發方法不採前市府的單一區段徵收,應會思考很多創意型開發模式,降低財務支出,並提升居住品質。

被遺忘了五十年的「孤島」,怎樣重生?林欽榮個人傾向採取阿姆斯特丹或漢堡的水和建築共生方式,阿姆斯特丹十五年前提出的「還地於河計畫」,主要是放棄部分人工造陸圩田,恢復河水原來的水道,堤防向後推移,河道加寬,紓解洪水威脅,荷蘭政府花十年與居民溝通,並以高於市價徵收,才順利撤離居民與農舍,成功改造荒島。

但是,社子居民卻不樂觀,因為相關單位實在紙上談兵久了,「乞丐變皇帝,我們受不了,台北最落後,全中華民國最落後的地方,就是我住的家,我們一萬居民扛著逢雨必淹的原罪。」一輛輛大貨車急駛過違建的鐵皮屋,看著揚起漫天塵土的島上居民劉恩仁如此說。

《看不見的島》紀錄片導演楊力州也認為,社子島雖掛台北市的門牌,但政府卻對這座兩條河間的小島視而不見,讓這裡從葛樂禮風災後被一連串防洪築堤計畫隔絕,島上時空彷彿凝結於半世紀之前。

對準社子長期禁建,楊力州將鏡頭擺向四個十五歲的少年,從他們的生活看見社子島的現況,有自卑、有創意、有嚮往、也有徬徨。

楊力州坦承,該片是他近年來最感慨的一部紀錄片,因為在這裡他看到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對人民的忽視。

這個島,迫切需求就是解除禁建,柯文哲允諾百日出爐,能做到嗎?

小檔案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屬北部兩條重要河川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點。

●戶籍人口10875人,計畫增加到35000人。

●面積近300公頃。

●島上沒有便利商店,卻有300多家中小型印刷廠,6、7間資源回收場及無數的鐵皮屋。

●河岸生態豐富,廣鹽度的海水魚類隨著潮汐從淡水河口游往社子島沿岸覓食,魚種相當多元。

●潮汐時間較淡水潮汐時間晚約30分鐘。

●島頭公園設有自行車道,非常適合休閒出遊。

●島上設有海專,現改名為海洋技術學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