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摯友夢 25歲江玉川 奉獻不言退

李祖翔 |2015.01.04
4428觀看次
字級

專題報導/記者李祖翔

圖/江玉川、高育琴、家扶基金會

「你回家都在做什麼?」一個常被射橡皮筋的男孩,這麼問射得最快、最痛的同學江玉川。得到的答案是:「看電視、打電腦,總之很無聊。」於是男孩又說:「跟我一起做志願服務吧!」他才知道男孩原來是仁愛社社長,「但什麼是仁愛社?」老是被欺負的人究竟熱中什麼?他決定弄清楚。

募發票 開啟學習心

在說熱血青年江玉川之前,得從外號饅頭的男孩說起。饅頭中學時期就投入義工活動,運用自己的資訊所長,教導輔導偏遠地區的孩子、外籍配偶與年長者使用電腦,偶爾幫社團活動拍照、紀錄。

曾在三千名青年義工中脫穎而出、拿下第七屆「全國青少年志工菁英獎」的饅頭,獲總統接見嘉勉過,高中校長更在朝會公開表揚;才高三,志願服務時數就高達三千二百多小時──第十八屆金鑽獎因服務十三年而接受北市表揚的資深義工也相當這個時數。

饅頭是個靦腆的人,不大會與人互動,剛做服務時,只會替人組裝電腦,後來向人請教,變得有辦法管理整個組織的資訊。

與饅頭的服務經驗如出一轍,江玉川高二進入世界和平會,有著相同的靦腆、少與人互動的表現,由於專長是資訊,依舊埋首電腦和機器中,他說:「本來以為服務會很新鮮,結果還是那麼無聊,只是打打資料而已。」

但是時間很多、日子很閒,江玉川還是有空就到和平會報到。那時候洽逢創會初期,很多創會元老都有碩、博士學歷,他就跟著大哥、大姐學習各種知識,如經營、管理、領導和想方設法增加收入。

他開始忙碌,不只要搬桌椅,打資料,假日還跟著饅頭徒步募發票,往往一走就是一天。在他眼中,饅頭的身影變得寬厚高大,因為一個學生,能力竟然這麼強,雖然只是義工隊長,很多專業的社工卻得聽他指揮。

傳噩耗 燃起少年血

雖然覺得饅頭很厲害,但江玉川內心更認為饅頭的熱心奉獻,是受到許多知識份子的「催眠」不是發自內心的,「大概是不斷灌輸饅頭要充滿正向能量吧!」

江玉川自己覺得服務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做義工不算善事,只是新朋友需要幫助,正好自己有空,這種感覺在上大學後,饅頭家缺錢身為長子,自認要撐起一個家、去打拚,少到和平會幫忙就可諒解。

有天,幾乎沒有時間睡覺而身心俱疲的饅頭剛下班,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奪走他的未來和義工夢。江玉川傷心他的離去,卻沒有悲痛,反倒重新思考服務的意義,「我真的想為饅頭完成他沒完成的事,一直服務下去。」他說。一有空,江玉川就當義工,從大學到出社會,如今二十五歲,服務未曾間斷。

很多人服務是追求新鮮感或透過與人互動,感受愛心的「溫度」,可是江玉川即使面對很悶、很無聊的工作也未有怨言,他認真的說,自己不是很偉大或者多厲害,只是剛好沒有人有時間操作機器。

他曾嘗試與孩子互動,卻覺得被小孩霸凌。「我不懂為什麼孩子這麼不喜歡我,亂丟東西還要我去收拾;社工看他們是關愛,我看他們就嗆我『看三小』?」有次孩子又對他罵髒話,火大的他渾然忘了社工一再的告誡,忍不住回嘴,社工得知後勃然大怒,因為那些孩子是受暴兒少,以暴制暴會毀了長年輔導的心血。不過當時他還是不很明白社工生氣的原因。

最感動 孩子記得我

「不打不罵,一直關愛對孩子是好的嗎?」他幾度質疑社工教小孩子的方式,但他沒有撕破臉,不只接受責罵,還深信有心服務不會因為一次挫敗而退卻,「頂多我不再和孩子共處一室,免得我又犯禁忌。」不得不與孩子互看時,不少人怕他抓狂,與孩子扭打,可是江玉川很機警,他選擇戴墨鏡,且強調:「我不對孩子兇的。」

後來有些孩子長大,回到機構探望老師,雖然粗魯的話仍有,態度卻有轉變,有的甚至會跟他點點頭、打招呼,讓他感動又吃驚,「他們竟然記得我耶!而且那些愛的方式是有效的,我誤會社工了。」也慢慢明白,受暴兒少會罵髒話,往往是因為不安、想保護自己。

現在他和饅頭一樣,也是資訊組的重要人力,活動拍照靠他,投影機壞了找他,雖然終日與機器為伍,但主動助人的性格,讓許多人都想跟他成為好朋友。饅頭曾說,因為服務,變得有自信、開朗、會與人互動,江玉川也是,自覺變得比較會講話,最大的收穫則是遇到不懂的東西會去問、去學,無形中涉足大量平常不會碰觸的事物,生活變得精采。

部落見習

原鄉女孩感受土地心跳

青年關懷在地、為台灣這片土地而努力的心,值得被看見!

就讀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的阿美族林詩函與賽夏族高育琴,去年暑假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舉辦的蹲點活動,到屏東排灣族的東源村,體驗在地生活,並將在地人如何勇敢迎戰多元社會的衝擊,透過影片傳遞出去,二星期的拍攝受益匪淺,林詩函說:「以前土地於我是陌生的,現在卻很親切。」

「陽光、空氣、水,孕育了我們的生命,也成就了東源村的熱情與活力。」她們拍攝的紀錄片,片頭是飽富生命力的美景、溪流和阿嬤爽朗的笑容。

她們在麻里巴部落,首先認識了歷史:「民國二十七年,東源村從枋山溪上游移到現在的牡丹鄉,與外界接觸愈頻繁,面臨文化傳承的挑戰就愈大。」部落青年不會母語,也因為麻煩,不想學;若問會想傳承文化嗎?孩子則笑笑地反問:「什麼是文化?」

困境反思 文化自己造

面對困境,有心傳承的族人,抗拒外界誘惑,決定返鄉教書,從課輔班的老師當起。採訪中,老師孫銘恆的理念讓她們印象深刻,老師說:「我不希望他們(孩子)跟我一樣辛苦,在社會上繞一大圈才覺得回到部落最快樂。」更希望孩子明白,現在能身處部落,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老師努力詢問耆老、再教孩子母語的行為,讓已在學習阿美族語卻不甚積極的林詩函,有了努力跟進的念頭。

雖然南排灣被說成是文化沙漠、漢化嚴重,有些傳統樂器已失傳,對麥當勞的渴望更取代地瓜,「就算嘴裡吃地瓜,也會想像在吃麥當勞。」平地人寫的編織書,山上人看不懂,但是現在,族人會自編講義,相信二、三十年後東源村會有文化,孩子對家鄉會產生思念的連結。

現在東源的孩子覺得身為原住民很驕傲了,林詩函也說,紀錄東源村後,再踏上家鄉的土地,都有種能自在呼吸的感覺,好像確切活著,能自豪的說:「我是阿美族!」

雖然彼此不同族別,村民得知她們也是原住民後,親切感是加倍的,高育琴在網站上的日誌提到,有次夜晚一起散步,碰到在路邊聊天的姐姐,彼此不認識卻能得到熱情的招手,甚至當起愛情諮商師,為她們解惑。

要分離時,頭目阿姨和她倆一起哭,並說:「妳們已經是我的孫女了!」平常愛吵鬧的小朋友也都安靜無語,和她們大眼瞪小眼、沉默許久。

一個弟弟說:「我猜妳們還會回來!」她們的確承諾,有天再與東源一起創造新的麻里巴式回憶!她倆拍攝的影片也得到基金會肯定,去年底接受表揚。

青年桑瑪特 在關懷中認識愛

中亞國家吉爾吉斯近六成人口活在貧窮狀態──桑瑪特(Samat)年幼時就常餓肚子,特別節日來臨,媽媽才會煮一鍋白麵條,配上馬鈴薯和番茄,但為了讓餐點變好吃,還會將牛奶加熱,用油水分離的油脂拌麵。

吉爾吉斯人高達八成是單親家庭或未婚生子──桑瑪特也是單親,是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上有六名手足,他最恨父親的離家與不負責任。

吉爾吉斯的家庭月收入低於一百五十美元(約台幣五千元以下),又逢通貨膨脹,四成十六歲以下的孩童被迫輟學、加入勞力市場──瘦小的桑瑪特十三歲就得天天幫患有心臟病的媽媽推車,走著吃力的上坡路,到市集販售乾糧,以賺取微薄薪資,之後再用跑的趕到學校上課。

歌曲創作 強調陪伴

刻苦的環境讓桑瑪特自卑,但是二○一二年,家扶基金會在吉爾吉斯設立據點,開始培養社工種子,他就是其中一員,從協助改善人們經濟、營養,到孩童教育,不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兩年下來,已經二十五歲的桑瑪特也擔任督導,在服務中建立自信,找回自我。

年關將近,他與他的團隊寫了一首歌:「Together with TFCF(家扶)」,內容提到:「There will be a new dawn/There will be hope in your town/Just don't be upset.....Together with TFCF/We'll find our everyday/And life can be changed /Because we are one family。」歌詞提到的希望、陪伴、改變與奇蹟都象徵著活在動亂和陋習中人們的渴望。

陋習始自吉爾吉斯的「搶婚」,也是社工面臨的一大難題。

「搶婚無罪,有錢就能在街上擄女人,帶回去後性侵。」這種行為對擁有豐富兒童保護意識的家扶社工來說,斷然無法接受,但當地又禁止人們談論這種事,否則不為社會接納,以致兒保行動只能退而求其次,從「陪伴」著手──曾有已考取醫學院、懷抱醫生夢的女孩被阿姨賣掉,學習夢碎,也有當著社工的面,繼父與母親情人一同猥褻女兒的情形,才會讓陪伴變得如此重要。

幫助弱勢 將心比心

根據統計,吉爾吉斯三分之一的婚姻是通過綁架和強迫女性違背自身意願所促成的,每年有一萬五千名女性成為綁架的目標,儘管政府試圖打擊日益嚴重的違法行為,但相關人士指出,暴力綁架一個女孩,名義上會判刑三年,實則不會被起訴,而偷一頭牛卻可以被判十一年。

儘管國情如此,桑瑪特仍然努力看見希望曙光。在公益服務中,他透過別人的需要,看見自己幼時的影子,開始理解並寬恕爸爸離家的原因,更將自己的愛傳到需要的人身上,這兩年他除了提供弱勢孩子營養飲食、協助弱勢家長學習謀生技能,還帶孩子單車環湖圓夢、組織足球隊,他說,希望未來國家、孩子能由他們自己救,行有餘力再效法台灣,幫助其他國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