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逼出 新住民的致勝力量 幫助台灣走出去

李碧華 |2014.11.29
1176觀看次
字級

文/記者李碧華

「上嫁下娶」,「男尊女卑」本是百年難變的傳統,婚姻市場較冷門的男性在擇偶無門,只好外求到大陸及東南亞,成為政府南進政策下產生台灣新住民的源頭,目前已高達五十萬人離鄉背景,來到寶島正面臨婆媳相處,子女教育與經濟壓力諸多難題。

人口結構更加多元化後的台灣,如何幫助新住民面對異鄉生活的多方挑戰?移民署與國泰慈善基金會上周舉辦「移民政策國際研討會|多面向探討我國移民政策」,討論環境友善度、檢視政府法規鬆綁成效、台灣新移民在社會創新風潮下的社會實踐、培養新移民二代子女的實務分享。

「新移民」為台灣第五大族群,已近五十萬人,組成「新住民黨」,也牽動了今日的九合一選情。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研究生許文盈調查說,九成以上的新住民帶著傳宗接代的使命,嫁到台灣一兩年內就會生下孩子,配偶多半是勞工或身心障礙等弱勢族群,需要她們付出極大心力來照顧兩代及賺錢養家,因感情基礎薄弱而衍生了種種適應問題。

另一方面,全球競爭下,多語新生代確實也帶來新機會。台灣師大國文系教授張美煜從心理學角度來觀察,多語孩子智商高,視野寬,多會一種語言就多打開一扇窗,多擁有一項競爭力。

也就是說,在落後、貧窮、受家暴的負面新聞之外,多管道學習語文,種族優生與跨文化成長是誇國聯姻或兩岸通婚的三大優勢。移民署署長莫天虎表示,新住民及其子女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透過多元文化的教學與友善的生活環境,攜手更多企業與學校共同推動,提供新住民二代平等發展的機會及運用雙語優勢,深耕國家發展力。

國泰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長錢復則認為,即使目前新住民第一代加第二代總人口已超過七十一萬,但台灣社會對新住民仍有誤解、偏見。「新住民是新台灣的新人才、新希望」,正視新住民才是一個多元社會應有的價值觀。

外配暨勞工之聲協會秘書長張正提醒,不讓新住民之子說母語,切斷他們與母親國家的聯繫,恐讓新住民更加惶惑不安。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則表示,陸委會目前正與移民署合作,希望讓陸配取得身分證的時間,由六年縮短至四年,比照外配取得時間,讓陸配、外配待遇一致更公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