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家路》失去後 才能重生

劉紫彤 |2014.08.02
1437觀看次
字級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圖/天馬行空提供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圖/天馬行空提供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圖/天馬行空提供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圖/天馬行空提供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圖/天馬行空提供

文/劉紫彤

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某些時刻中,無可避免的失去些什麼。好比說心愛的人、疼惜的寵物、珍貴的物品等。而對三一一福島核災的災民來說,他們永遠失去了家園,還有賴以維生的土地。

二○一一年,日本宮城縣發生九級大地震,隨即引發海嘯侵襲福島核電廠,導致後來反應爐爐心熔毀、輻射外洩釀成災害,成為人類史上第二個最嚴重、最慘烈的核災事故,引起全世界關注和恐慌。《家路》這部電影,就是拍攝災後至今,政府與福島人民的生活實況。

悲劇時代 找新希望

該片劇情主要描述核災發生時,政府緊急下令疏散核電廠附近居民,從原本輻射半徑十公里,擴大到二十公里。這些地區也變成了政府的管制禁區,所有人都不得任意進入。無家可歸的人民,只能住在政府安排的組合屋裡,辛苦的過活。許多原本世世代代依靠農耕的家庭,在一夕間被迫失去了他們心愛、驕傲的土地,求存意志也隨之灰飛煙滅。

就如同電影中主角這一家,身為農夫的長男在災後「失業」,整天鬱悶潦倒宅在家裡,或是想著如何向政府討回公道。妻子為了生計重操舊業當酒家女。母親在家中盡心照顧整個家,卻也同時面對如潮水般向她襲來的失智症困境。就在此刻,年輕時因故離開家鄉的次男,卻在災後默默回到故鄉種田,因而展開了一段在悲劇時代下開拓新希望的生命故事。

匆匆三年,並非短日。但對福島人民來說,生活彷彿靜止一般,在這些年裡不變的,依舊不變;該變的,也都沒什麼太大改變。還是一樣回不了家,住在陌生狹小的組合屋裡;還是一樣沒有進展,在遭受破壞的土地與政府的賠償間不斷拉扯;還是一樣悲憤、茫然、失意,在地獄深淵與一蹶不振的爛泥中尋找生命的浮木。一切都跟核災剛發生時的情況相去不遠,唯一不同的,似乎只有慢慢增加的年紀,和慢慢凋零的健康而已……

但是,生命並不會因為失去了某物而就此停止,除非是失去了生命。每個人從出生下來就開始邁向死亡,雖然極其矛盾,但在抵達死亡前,我們必須生存。只要「活著」,就自然而然的會開始尋找求存的方法;而只要求存,生命就自然會找到一切的出路。也許跟自己當初所設定的、所預期的都完全不一樣,但那又如何呢?換一種方式繼續求存,難道不可以嗎?

唯有接受 才能歸零

就像電影中從東京返鄉,以自己的方式冒著高幅射危險在自家土地上耕作的次男,以及抱著贖罪心情返鄉,企圖為殘破故鄉做點事的次男兒時同學,乃至於重操舊業、從未謀面的次男嫂嫂,還有埋著頭認真生活的母親,都比束手無策、遊手好閒,或是只想爭取補助和賠償的鄉民有更多扭轉的機會。

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討回公道」的,像是天災,或是有些天外飛來的橫禍。很多事情沒有對錯、沒有答案,就像這部電影裡,很多事情導演並未給出答案。對每個人來說,與其尋找答案、懊悔過去、無視未來,老想著「為什麼事情會這樣?」還不如去思考「事情這樣了,我該怎麼做?」

這並非積極與不積極的問題,關鍵在於為生命尋找不同道路之際,能否先「接受一切發生在我身上的所有事情」,因為唯有接受,才有空間,才能讓自己歸零,讓一切有了新局面,創造屬於自己更好的未來。這就是生命在求存過程中,能讓自己戰勝挫折的力量泉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