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喪葬禮俗的基本認知(八)

慧開法師 |2014.07.06
409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學術副校長)

九、安葬佛事

近十餘年來,政府大力提倡火葬,在都會區以及北部的縣市,由於墓地難覓,火葬的比例很高,但是愈往南部火葬的比例就愈下降,偏鄉地區的民眾還是傾向選擇土葬。

起靈送葬之後的安葬佛事,會依照「土葬」或者「火化」的情況而有所不同,今分別說明如下:

(一)土葬程序:

1.靈車到達墓地之後,卸下靈柩。

2.吉時一到,靈柩即放入墓穴中。

3.送(撒)五穀,誦念「送五穀文」,將五穀撒入墓穴,然後填土蓋好。

依照傳統民俗,動工興建「陽宅」稱「動土」,建造「陰宅」(即墳墓)稱「破土」;「送五穀」則有「祈福」及「謝土」之意涵,通常由地理師負責。若依佛教觀點,並非絕對必要,但亦可以隨順喪家之需求而進行,讓孝眷與親族安心,特列此處供讀者參考。

「送五穀」的用品,包括有:鐵釘、銅幣(此二者必備)、木炭(可有可無),以及五種穀類種子:黃豆、紅豆、綠豆、黑豆、稻米,取義五行(金、木、水、火、土)及五色(青、黃、赤、白、黑)。

「送五穀文」的內容,有不同的版本,雖然繁簡不一,但都是庇佑子孫興旺的吉祥話,而且一定要用台語誦念才有韻味,今舉一個範例如下:

一送東方甲乙木

子孫代代受天祿

二送南方丙丁火

子孫代代成家火

三送西方庚辛金

子孫代代得萬金

四送北方壬癸水

子孫代代多富貴

五送中央戊己土

子孫代代同彭祖

五穀送上權子孫代代做官員

五穀送出去凶神惡煞走得離

五穀送下墓子孫代代多興旺

五穀送下蔽子孫代代興不退

4.點主

此非周代古禮,後世才演變形成,依照民俗,由喪家禮請鄉紳賢達有功名者為之,現今則多半由道士或地理師來做。依佛教觀點,並非絕對必要,但若喪家認為需要,法師可隨順喪家以佛教內涵執行。將近三十年前,台南某功德主信眾為因應家族親友的強烈要求,而禮請佛光山派法師至墓地點主,筆者應常住的開牌,隨喪家前往墓地送葬及進行點主儀式。

(1)準備:毛筆、硃砂、香。

(2)首先讓孝男背手奉牌位,或由兄弟多人分兩邊互相握手,面向墓壙而跪。

(3)民俗方式點主:

捧主者(亡者之孝男一人)面向墓壙而跪,背負神主牌。點主官以筆向神主的上、下、左、右、中隨點隨唱道:「點天天清,點地地靈,點耳耳聰,點目目明,點人人長生,點主主分明。」最後點主官以硃砂筆在神主上的「王」字點上硃而成為「主」字,繼以墨筆在硃點上點墨,並唱道:「點王為主,點主主安。」

(4)佛教方式點主:

點主時,法師手拿沾過硃砂的毛筆,面對牌位。法師念一句點主文,孝眷即答一句:「阿彌陀佛」。

(5)佛教方式點主文範本:

晴天時

吽!吽!吽!

吽字湧出紅硃筆,點靈妄心要歸一,妄心原是生死本。

悟此妙諦樂自得,硃筆騰騰指日高昇,點天天清,點地地靈,點人人長生,點主主榮靈,亡靈仗佛早超生。

點開慧眼見青天,逍遙快樂坐寶蓮,硃筆原是一點紅,蔭得子孫代代賢。

點亡本性佛眼開,望佛接引上金階,悟徹真如賢妙理,永離生死得涅槃。

硃筆墜落墓,子孫代代多興旺,硃筆點得完,子孫代代出官員

雨天時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今日委逢○○出殯之期,特請山僧做點主佛事,謹依如來教法眾等當諦聽:

吽!吽!吽!

吽字湧出紅硃筆

點天!甘露遍灑三千,

點地!活泥化成紅蓮,

點人!常生慈悲,學習觀音,點子孫!行願具足,效法普賢。

點親戚!相親相愛,菩薩為侶點朋友!互相合作,皆為善緣。

點家庭!如來之家,安和樂利點事業!自力利他,吉祥如意。

點主!往生極樂,端坐金蓮,硃筆墜落墓,亡靈生淨土。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5.土葬誦經程序:

(1)清涼地菩薩摩訶薩(三唱三拜)

(2)西方接引阿彌陀佛(三稱)

(3)心經、往生咒、變食真言

(4)讚佛偈、念佛(繞墓穴三匝,歸位收佛號)

(5)三皈依、回向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