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病立委 楊玉欣

阮愛惠 |2014.06.15
6686觀看次
字級
二○一二年二月就任第八屆立法委員以來,外界也許很好奇,年輕、無從政資歷、坐著輪椅的「罕病天使」楊玉欣,如何執行立委職務?圖/記者邱麗玥、楊玉欣提供
第二會期於耶誕節前三讀通過楊玉欣的安寧緩和醫療條例修法案,召開記者會後,難得的夫妻合照。圖/記者邱麗玥、楊玉欣提供
財政委員會初審貨物稅條例時,楊玉欣在台下認真準備提案。圖/記者邱麗玥、楊玉欣提供
楊玉欣(左)由丈夫載領下,率領數十位身障朋友,以手搖自行車考察日月潭的無障礙自行車道。圖/記者邱麗玥、楊玉欣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二○一二年二月就任第八屆立法委員以來,外界也許很好奇,年輕、無從政資歷、坐著輪椅的「罕病天使」楊玉欣,如何執行立委職務?

二○一四年六月上旬某個上午,來到楊玉欣的立委辦公室,兩個小時內,這裡有四個會議重疊著進行。楊玉欣坐著電動輪椅,靈巧地在小小的空間內轉圜,雖然仍要人協助開門及搬運物件,但她進行會議時的清晰思緒、口條以及高昂情緒,完全不似肌肉無力症患者,倒像是交響樂團的指揮,讓每個樂器發揮得淋漓盡致。

楊玉欣說:「如果有人問我,這兩年多以來,我都在處理什麼?我都在關心整個社會不怎麼關心的事情;社會覺得不重要、不討喜、沒有價值、所謂老弱病殘的那些人,都是我關心、覺得有價值的人。」

即使在今年四月立法院被「占領」期間,楊玉欣和辦公室的同仁仍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小時。楊玉欣說:「我知道超時工作是不對的,但我們都意識到在這個平台上有機會能做事,所以大家都很努力。」但她也頗感無奈地說:「這個平台有很多障礙,就是太政治化,我們想做的弱勢族群創新服務,也不太容易被理解,因此持續溝通很重要。」

以人為中心解決問題

兩年來,楊玉欣處理的議題,除了本來就長期關照的罕病、身心障礙者醫療、就學、就業、長照、安養外,對於家庭照顧者、專業照顧者、外勞政策、復健工程與輔助科技、特教、器官捐贈、安寧療護、特殊境遇、實務給付、家庭支持服務、交通全面無障礙化及病人自主權、障礙者創新全人發展服務、生命教育等,皆提出具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雖然被視為「邊緣弱勢」,但這些議題背後,都牽動著一大群相關的人,很多問題本身並不邊緣,只是欠缺社會正視。每一個區塊,楊玉欣都召集了大規模的公聽會,邀請民間產官學研等多方人士一起對話,先聽民間的意見,再請專家學者及行政單位提出相應之道。

楊玉欣指出﹕「國家稅收只有百分之十三用於社會,政府在有限資源下,若無積極創新的決心,只承襲傳統以行政為中心,把預算執行完,那麼,一定不能滿足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我主張以『人』為本、以全人發展和社會設計為核心的解決之道,才能讓弱勢者成為有尊嚴、有大用、有貢獻的人。改變他們的處境,制度的設計和觀念變革非常重要。」

看見別人的不方便

楊玉欣很珍惜擔任公職的機會,她說:「我現在的角色就是為國家建立制度,能站在制高點來看問題,對事情的理解和思考,跟以前很不一樣。雖然站上公職的平台,卻因靠在弱勢這邊,力量還是很單薄。需要立法保護的病人還在等待公部門積極任事,和立院運作效率的提升。我們一直在處理行政和需求之間的落差。此外,我認為,社會需要培養更多善的力量,如果整個社會更能夠『看見別人的不方便』,對這些弱勢生命有同理心與支持,制度面的改變會更快一些。」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楊玉欣作了哪些事,但她不以為意。楊玉欣說:「我反對各樣暴力,所以我不用謾罵的方式引人注目。我一再地向工作夥伴說:表現不等於貢獻。貢獻就是作紮實的研究,找出解決之道;每個困難點,都是我們創造價值的契機,這就是我的工作座右銘。」

哪裡有愛,

哪裡有眼睛

楊玉欣因家族遺傳,家中三個姐弟都罹患罕見疾病──「三好氏遠端肌肉無力症」,這是一種全球只有三十例的罕病,此症會從身體遠端肌肉如腳趾、手指等開始感到無力,然後一步步向占領身體中心,直到心臟也無力了,生命便走到盡頭。

楊玉欣說:「我十九歲發病後,因沒有特效藥,身體被一點一滴侵蝕,卻完全無能為力,肉體上的失能也導致心理上的困難;十九歲後,我開始思考人生的兩個問題:癱瘓之前;我要做什麼樣的人?癱瘓之後,我要怎麼辦?至今我都還在解決這兩個問題。」

但人生很奧妙,當一個人不逃避問題時,自然就會發揮潛能。楊玉欣說:「我來自底層,父母都很認真生活,非常純樸。我比他們多受了一點教育,有責任不讓父母傷心,所以自己要振作,思考要走什麼樣的路。」

讓身障者活得有尊嚴

楊玉欣很早就決定不以憂愁和氣餧的心情度日,並決定幫助和她一樣遭受病痛的人。她說:「整個教育體系把人工具化,教大家要作表面上看起來『有用』的人;我因自身的病,深刻地體會到,這些人,如果不選擇放棄這條路,就必須選擇另一條更困難的路,就是每天要面對自己:我為什麼值得活!」她很感慨:「從以前到現在,我就看出身心障礙者的辛苦;苦難對個人及社會到底有什麼意義?這些人該如何在苦難中找到生命價值及生活方式?這些深層的問題才是文明社會該處理的根本議題。」

發病後的二十年來,楊玉欣靠著對苦難的體會與深思,建構獨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才能堅持走一條不容易的路。她說:「我真的認為弱勢者的限度和困境是社會應珍視的寶藏,因為他們的經驗讓人們知道人類的渺小與互愛的意義。他們值得活得跟你我一樣幸福而有尊嚴,我這樣相信,一方面是我本身的經歷,二方面是我的宗教信仰。」

楊玉欣說,天主教的信仰中有言:「哪裡有愛,哪裡就有眼睛」。社會上因為欠缺愛,常常看不見弱勢及邊緣者的需求。例如目前正在推動的福祉車,楊玉欣指出﹕「全台灣兩百萬老人和一百一十萬身障者中,有三十六萬人因沒有交通工具而就醫困難,更有數十萬人長年困在公寓裡出不來。誰在乎他們?我很在乎!我還要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他們。因為『提升生命的品質』,是我的終極關懷;而活得有尊嚴、有意義、促進社會進步,才是一個人活著的最高價值!」

人生觀一致 7年婚姻無限可能

宗教一直以來都是楊玉欣最重要的心靈力量。虔誠天主教徒的楊玉欣,也曾有因緣在佛光山體系下的人間衛視擔任主播,那段工作歷程至今是她的美好回憶。

楊玉欣說:「以天主教徒而言,一個人活著最大最核心的價值,就是『愛』。但人生成長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學習和修練才能培養愛和智慧,愛不只是抽象的感覺,且是知性、感性、靈性的統整與平衡。」

彷佛是天主有意考驗兩位虔誠教徒對「愛」的信念,身為罕病患者,很早就對婚姻斷念的楊玉欣,在三十二歲那年,卻嫁給喪妻且帶著三個孩子的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而今兩人堂堂進入「七年之癢」,不但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伴侶,也是工作上互相打氣、彼此切磋的最佳戰友。

談到這段因緣奧妙的婚姻,楊玉欣說:「從信仰角度來看,已發生的任何事,都是好事。七年來,隨著我的病程加重,我們之間愛的考驗也愈來愈重。以前我可以走,生活自理;現在坐輪椅,吃喝拉撒睡都要他人幫忙,夜裡睡覺,還要先生幫忙翻身四五次。這種事一天兩天可以,但現在已順利運作快滿七年了,真是天主特別的恩寵。」

孫效智早已發明出一套幫楊玉欣翻身的「標準作業流程」,每天夜裡重覆幾次,醒了再睡,睡了又醒,卻從未讓楊玉欣感到他的不耐。楊玉欣說:「他很能理解病人心理,也很謹慎地照顧我。我們能堅持兩人之間的愛和承諾,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生觀非常一致。他支持我做的;而我做的、秉持的最基本的道理,也是他一直在推動的生命教育。彼此的工作雖然都很困難,都我們覺得很快樂也很有價值。」

用同理心陪伴孩子

孫效智是一位哲學家,也是倫理學者,七年來,更承擔了一位重症病人的主要照顧工作。楊玉欣說﹕「在感到氣餧時,我們互相鼓舞,用讚美、聆聽給對方力量。從沒有辦法之中,再想出辦法。」

二○○七年楊玉欣結婚時,曾說她的婚姻是「五個人的婚姻」,現在,那三個孩子已是大學生和社會青年,楊玉欣陪伴他們走過青少年的狂飆期,現在,她輕鬆愉快地當現成的媽媽,和在國外工作的大女兒,以及到外地打工賺學費的兒子,隨時都用Line群組聊天,交換種種心情。

後媽難為,何況又是面對青少年,楊玉欣如何走過適應期?她笑說:「我是一個很有想像力、樂觀又自由的人。從小到大很多事情都靠自己想,靠理性、道德、良心,就能想出值得活且快樂活的方法,所以,後媽要怎麼當,沒有世俗的標準,用心就好啦!人來世間,要怎樣活,讓身邊的人也活得更圓滿更幸福?只要站在他人的角度,用同理心,每一種角色就有無限可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