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書法】康熙皇帝 與松花江硯

陳俊光 |2014.05.15
2895觀看次
字級
硯,古時讀書人必備的文具,所謂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按排序,硯雖然列第四位,卻是最早的文具之一,硯的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開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彩陶文化的出現,已顯示先民開始用褐色、赭色等顏料繪製圖形,將人的性靈昇華至精神層次。

文/陳俊光

硯,古時讀書人必備的文具,所謂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按排序,硯雖然列第四位,卻是最早的文具之一,硯的使用是人類文明的開端。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後期,彩陶文化的出現,已顯示先民開始用褐色、赭色等顏料繪製圖形,將人的性靈昇華至精神層次。

而這褐色、赭色等顏料,原本是粗糙的礦石,需要借助於研磨器,將礦石研磨成細微粉末。硯這般可磨的石器,就這樣被使用,被延用於書畫,持續至今。可借以繪製無限江山,可以抒情寄託,可以貽千年之思。

漢代墨的出現,是硯史的發軔。硯的形制以及藝術性也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北宋時,愛石成痴的米芾撰寫《硯譜》,對硯石予以評鑑。文中對端州岩石及歙硯、婺源石等描寫詳盡,強調「論石當以發墨為上」。

明朝以前,端硯、歙硯、洮硯及澄泥硯,被列為四大名硯;滿清康熙時期,將長白山的松花石製成硯,提昇松花硯的地位,與四大硯並列。

這產於長白山的松花石,原本是八旗軍磨刀的良石。康熙皇帝以「壽古而質潤,色綠而聲清,起墨益毫」等優點如是說「故其寶也」,令造辦處採石製硯供御用,此石方留名於後。

康熙‧松花石甘瓜石函硯(如附圖),松花綠略帶白斑的原石,剖切成上下兩片,上為蓋,下為硯,製成橢圓甘瓜形,瓜蒂、枝葉、藤鬚刻畫得栩栩如生,葉緣有蟲蛀痕,極為生動,是很雅致且有品氣的硯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