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 《大夢想家》 迪士尼式療癒與救贖

陳莉雯 |2014.03.01
1764觀看次
字級
 圖/迪士尼影業提供
圖/迪士尼影業提供

 《大夢想家》與其說是華特.迪士尼(W a l t D i s n e y)如何與崔佛斯女士(P.L.T r a v e r s)交涉,將其系列小說《瑪麗.包萍》(M a r y P o p p i n s)搬上大螢幕的經過,倒不如說是崔佛斯女士的童年往事與《瑪麗.包萍》故事的原型。

 電影主線落在一九六一年,崔佛斯因財務問題,不得不考慮將作品《瑪麗.包萍》版權賣給華特.迪士尼改編成電影。她接受迪士尼邀請,從倫敦飛抵洛杉磯,卻是迪士尼工作人員災難的開始。

 崔佛斯的主觀與固執,加上對作品堅持與對迪士尼幻想世界無法認同等因素,都讓劇本定調過程一波三折,崔佛斯遲遲無法簽下電影版權的合約,最後飛返英國。華特.迪士尼為了實現女兒的夢想,不惜放下身段與崔佛斯運籌帷幄。他不僅親自帶領崔佛斯遊歷迪士尼樂園,甚至不遠千里奔赴倫敦,扮演起心理諮商師的角色,只為解開這位難纏作家糾結已久的心塵往事,間接促使劇本順利完成,讓《歡樂滿人間》(M a r y P o p p i n s)一片得以進行拍攝。

 你有夢想我有傷痛

 電影旁線主要刻畫崔佛斯的悲傷童年經歷,讓我們間接看到這位女作家在堅強、甚至尖銳刻薄的背後,事實上一直在傷痛的浪潮裡起落,也對女主角頗為扭曲的性格,與突發的情緒狀態等疑問,有了清楚解釋。

 崔佛斯的父親是個落魄銀行家,雖對兒女疼愛有加,但屢次被銀行開除後,不僅讓家計陷入窘境,也因抑鬱不得志而養成酗酒習慣,傷透妻子的心。精神崩潰的父親全身都是病,不忍女兒知道太多,常給女兒許多無法兌現的承諾。直到阿姨E l l i e出現,才有一絲轉機,無奈此時父親已病入膏肓,阿姨E l l i e最終也無法挽回頹勢。崔佛斯美好的童年嘎然而止,面對父親的死亡,只剩下不解與憤怒。

 《大夢想家》的英文片名為「S a v i n g M r.B a n k s」,但崔佛斯的銀行家父親並未被拯救,對於迪士尼一心要將作品《瑪麗.包萍》塑造成一個幻想式的歡樂甜美故事,顯然已經違背崔佛斯的創作認知,甚至觸碰了她的禁域。

 歡樂背後過程波折

 小時候看迪士尼電影,總是將 重點擺在主人翁歷經千辛萬苦,最後以大團圓落幕,雖明知故事偶爾有悖常理,結局也可能與原著相去甚遠,卻一心陶醉在人間真美好的想像餘韻裡。小小心靈,怎會想到成就一部電影時,要經歷許許多多的波折?除了故事本身外,拍攝過程到底又不落痕跡地交錯了多少幕後工作者個人幽微的生命歷程?在《大夢想家》裡就真實刻畫著作家、動畫家、作詞家、作曲家等諸多幕後工作人員各種情緒起伏與心力交瘁的時刻。

 片中,華特.迪士尼擺平難搞的作家,完成了艱鉅任務,觀眾感受到了溫暖有智慧、樂觀又有夢想的氛圍,完全是迪士尼世界中「夢想成真」的精神典範。而崔佛斯儘管有個悲傷的童年,最終還是隨著薛曼兄弟(S h e r m a n)的歡樂聲,踏著步伐,翩然起舞,甚至與米老鼠玩偶對坐辦公、喝茶等諸如此類只有迪士尼世界才會發生的事情。我只能說,這真是太「迪士尼」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