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佛說阿彌陀經》的現代解讀與釋疑 (七)

慧開法師 |2013.08.18
2296觀看次
字級

在世間,各國都有很多優秀的學生申請到世界級的名校留學進修,為的就是能夠有機會向世界級的學者、大師級的教授親近學習,也能夠和來自世界各國一流的精英人才同窗共學、切磋砥礪,同時沐浴在優質的校園文化和出類拔萃的學術傳統之中,培養世界級的學識見地和眼界胸襟,以期未來更有能力回饋社會,造福大眾。

同樣的道理,十方的眾生發願往生到了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可以見佛聞法,直接向西方三聖親近學習,也可以和來自十方世界的諸菩薩、阿羅漢做同學、法侶,又可以周遊十方的佛國淨土,培養「心懷法界、回向十方」的慈悲與智慧,以期未來修道圓滿,更有能力廣度眾生,這是何等殊勝的修學情境啊!

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入學申請須知

接著釋迦牟尼佛說明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入學申請須知,經文如下: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經文說明發願往生極樂國土的入學申請須知,也可以說,就是往生淨土佛國的基本要件,其實並不複雜,重點有三:一、要有足夠的善根福德因緣,二、要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而且一心不亂,三、命終之時,心不顛倒。

我借用世間的說法來作個比方,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報名申請絕對沒有任何資格限制,但錄取可是有最低標準。任何人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如果具足前二項條件,在他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和諸菩薩眾,就會前來接引,現身在他面前。但是這時候還不必然保證一定能夠往生,所以需要具備第三項條件,就是在命終之時,心不顛倒,如此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為了幫助大家確實了解這第三項條件的重要性,在此跟大家講述一個我親耳聽聞的真實案例,有一位老居士臨終之前,在眾親友的圍繞助念之下,已經看到了阿彌陀佛和諸菩薩眾現身,從前面遠方的空中緩緩前來相迎,他就將自己看到的瑞相告訴了大家。就在這個時候,老居士心想,佛、菩薩從遠方來到面前,還需要一點時間,就動了個念頭,要一一和隨侍在側的家人親友珍重道別。

好了,經過這麼一圈一一道別下來,老居士再回過神來向前方一看,糟糕!佛、菩薩怎麼都不見了?頓時心慌意亂、氣急敗壞,要想再提起正念大聲念佛,已經力不從心了。這時老居士的心情思緒已經大亂,即使身旁大眾再努力大聲助念,也無濟於事,後來拖了一個多星期,在痛苦悔恨之中,抱憾而終。

就我的理解,十方的諸佛、菩薩絕對都是不捨眾生的,其實前來接引的佛、菩薩仍然還在老居士的面前,但是因為他意念已亂,所以無法感應得到。箇中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原本老居士一心正念的時候,他和佛、菩薩已經on-line(連線)了,所以親見佛、菩薩現身前來接引,但是後來他動了雜念,就好像切換了頻道,因此和佛、菩薩off-line(斷訊)了,所以就看不到了,並不是佛、菩薩真的消失了。因為這時心念已經大亂,要想再重新連線,難上加難,幾乎不可能了。

這真是一個慘痛的教訓,原本往生的機緣明明就已經現前,蒙佛前來接引,卻因為一念之差而錯過,一「失念」成千古恨,再「回神」已百年身。我要鄭重地提醒大家,值此關鍵時刻,千萬不可以婆婆媽媽、兒女情長,壞了已經現前的往生機緣,而萬劫不復;一定要萬緣放下,一心正念,與佛相應,隨佛接引,直取西方淨土佛國。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