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勢涵湧的消廢革命

李碧華 |2013.06.23
807觀看次
字級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說:「綠色,已經從責任變為機會。」接二連三的消「廢」新聞已應證這個預言,振奮了全球的環保尖兵。英國環保人士洛斯柴德以一萬兩千五百個寶特瓶打造了帆船「塑膠號」,從美國舊金山抵達澳洲雪梨,完成橫渡太平洋史詩般的航行。美國可口可樂公司也開始興建的飲料瓶回收廠,一年將可處理二十億個 六百CC的瓶子,相較於使用新原料,回收再製瓶約可節省約五成的成本。

回到我們居住的台灣,還記得兩年前在台北國際花博現身的高達九層樓高的「環生方舟流行館」嗎?這棟環保綠建築集科技、時尚、環保於一身,集合一百五十二萬個寶特瓶,經過清洗、打碎、融化溶解為PET,壓製三十萬個六角型空氣塑膠磚建造。

寶特瓶不只用來玩建築,回收後製作衣物的技術也日益成熟。根據認證單位德國萊因TUV集團公司的精算,製造一件T恤的耗水量為兩千七百公升,但一條灰色環保毛毯,雖然體積、重量比T恤大得多,卻只要六百四十三公升的用水。由此可見,環保的理念與成效,在量化的數據下更為具體,更易預見綠能商機。

科技大學教授吳成章說,廢物與廢熱的回收已形成綠色商機的善循環,讓環保廠商發聰明財。目前回收能源的技術包括:複循環發電、汽電共生、沼氣發電、垃圾焚化發電、廢棄物汽化發電等。他斷言,未來十年,能源產業一定會躍居全球最熱門的產業。此外,綠能生活產品也蓄勢待發,如廢玻璃變身琉璃,閃閃發亮,五彩繽紛,像極了亮彩琉璃,「垃圾變黃金」、「廚餘成黑金」更深入民間。

吳成章說,台灣每年製造五百八十六萬噸的垃圾,這些驚人的垃圾量,等同於一萬零七百多棟的台北一○一大樓。垃圾除了髒亂、病媒叢生外,還會汙染空氣、水源、土壤、破壞臭氧層、毒化地球,影響人們的健康,導致癌症普及化,威脅生命。

也因此,廢物變金礦,無異能解決垃圾問題。將果皮蔬菜廚餘混合了糖和水經過發酵,產生了棕色液體成環保酵素,跨出愛家愛地球的第一步。他指出,每一棵樹,會釋放出四十加崙的氧氣,足夠兩百個人使用,而發酵一桶酵素所釋放出來的氧氣,相當於栽種十棵樹。也就是說,只要生產十萬桶垃圾酵素,就等於種植一百萬棵樹。

「廢物利用」已普及,吳成章觀察,包裝廢棄物的處理管道其實很多,回收再製是一種,焚化是一種,而開發瓶中種樹又是另一種。補充包雖然不能回收,但是從碳足跡的角度上來說,的確是能減少回收再製,開採石化原料、或建石化工廠的碳排放。「其實環保的綠色道路並不是單一道路,而是很多條路可以選擇,只要能減少碳足跡,或能比原來的做法能更環保一點,」他說,盡量去把對環境的破壞降低,低一點算一點,把責任變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